日本中部的御岳山(海拔3067米)于当地时间9月27日11时53分左右喷发。山顶附近约有250名左右的登山者,已有8人负伤。
日本气象厅于当天下午14时半举行记者会,要求人们不要靠近火山口附近4公里的范围内,以防止火山喷石落下砸伤身体。同时将禁止进山令从1级拉升到3级。气象厅火山课长北川贞之称,2014日本御岳山火山喷发规模可能会超过2007年的喷发。
2014日本御岳山火山喷发最新消息,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截至当天深夜,消防人员确认一名女性遇难,30多人受重伤,其中十多人不省人事。另外,警方说,7人遭火山灰掩埋,其中一人获救但失去意识。长野县和岐阜县医疗机构报告,超过70人已经或预定接受治疗。大约230人已经下山,仍有至少41名游客和接待点工作人员在山上,预计28日开始下山。
火山喷发的过程
火山喷出地表前的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岩浆形成与初始上升阶段、岩浆囊阶段和离开岩浆囊到地表阶段。
1.岩浆形成与初始上升阶段
岩浆的产生必须有两个过程:部分熔融和熔融体与母岩分离。实际上这两种过程不大可能互相独立,熔融体与母岩的分离可能在熔融开始产生时就有了。部分熔融是液体(即岩浆)和固体(结晶)的共存态,温度升高、压力降低和固相线降低均可产生部分熔融。当部分熔融物质随地幔流上升时,在流动中也会产生液体和固体的分离现象,从而产生液体的移动乃至聚集,称之为熔离。
2. 岩浆囊阶段
岩浆囊是火山底下充填着岩浆的区域,是地壳或上地幔岩石介质中岩浆相对富集的地方。一般视为与油藏类似的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高温流体,通常认为在地幔柱内,岩浆只占总体积的5%-30%。从局部看,可以视为内部相对流通的液态集合。岩浆是由岩浆熔融体、挥发物、以及结晶体组成的混合物。
3. 从岩浆囊到地表阶段
岩浆从岩浆源区一直到近地表的通路的上升,与岩浆囊的过剩压力、通道的形成与贯通、以及岩浆上升中的结晶、脱气过程有关。当地壳中引张或引张-剪切应力大于当地岩石破裂强度时,便可能形成张性或张-剪性破裂,如若这些裂隙互相连通,就可以作为岩浆喷发的通道。喷发时常有巨大的闪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