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始,合肥有关渣土车等“三车”扰民的投诉开始见诸报端。2007而后,“三车”问题开始升级,“三车”夺命的消息与日增多。渣土车、水泥搅拌车事故居高不下,合肥仅2007年当年1-6月份就已造成15人死亡。今年以来,“三车”事故更是接连不断,甚至出现4天夺命11条的惨剧。
八年时间过去了,为何“三车”至今还是我们的城市之痛?“三车”治理,八年间我们有哪些进步?面对“三车”问题,我们普通市民又能做些什么?
当然,“三车”扰民甚至直接威胁市民安全,这座城市管理者们不可谓不重视。曾记否?2007年,省城市民南木在向多个政府部门投诉夜间“三车”噪音未果的情况下,将自己经历的这件小事记录下来,致信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阅信后的孙书记对此十分重视并当即批示,要求将此信刊登在合肥晚报头版,“让大家讨论”。曾记否?针对今年一月“三车”系列恶性事故,合肥市再次召开“三车”整治会议,会上有个别部门推诿扯皮,市长吴存荣拍案震怒:“不要说没有办法,我最听不得没有办法的!”
诚然,为了治理久攻不下的“三车”问题,我们的相关管理部门不可谓不尽责。管理人员增多了,管理设备先进了,管理办法巧妙了,处罚力度加大了。仅以今年8月为例,为加强对“三车”的整治,合肥市在原有的环保、交通、安监等管理系统之外,又聘配200名工地渣土车监管督导员,为近千辆渣土车装载了GPS系统,渣土车运输实行许可证制度,出施工场地要“洗澡”,处罚力度由原来的10万-20万改为一律上限,对惯犯企业实行“清场”等等。据统计,自2010年1月至今,共处罚“三车”违法行为53104起(平均每天处理171起);罚款6460400元(平均每天罚款2万)。
然而,令人吊诡的是,诸多重视、诸多措施,并没有消弥“三车”继续横行、市民轮下丧身的事实!11月29日,一辆渣土车夺去了东流路小学7岁女童张乐乐的性命。仅仅两天后,在中菜市卖菜的侯书银和唐永翠夫妇又成了车下冤魂,抛下了一对尚未成年儿女。
面对一条又一条无辜逝去的生命,我们悲伤,我们愤怒,我们无奈,我们责问……是无良司机对生命的冷漠,是运输企业罔顾社会责任?是城市管理的缺位?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变形?
面对一条又一条无辜逝去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合肥是个高速发展的城市,因为有了“大建设”,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丽。但“大建设”过程中,我们又免不了“三车”之痛。如何趋利避害,既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也应该引起我们每个普通市民的思考。
城市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治理“三车”,在拷问这个城市的良知,也在考验我们每一个市民的智慧。
爱这个城市,请你不要旁观!
爱这个城市,请你伸出援手!
爱这个城市,请你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