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节日资讯

首页
汽车
火车
机票
公交
天气
资讯
问吧
工具
地图

腊八节风俗是什么

2018-01-08 09:54:15 来源: 客运站

  腊八节风俗是什么? 腊八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宗教、农祀节日。所以了解腊八节的风俗是什么就显得很重要了,接下来不妨就跟着我们一起来了解看看吧,欢迎阅读。

  腊八节风俗是什么

  打腊鼓

  古谚云:“腊鼓鸣,春草生。”中国民间自古以来便有打腊鼓的习俗。通常是在腊日,或腊日前一天,村民集会,击鼓驱疫。届时,人们戴上假面具,扮作金刚力士,敲击细腰鼓,歌舞喧天,以示赶走邪魔,迎接新春的祈望。旧时,农业生产落后,冬日送肥保温防寒是确保来年丰收的重要措施。故而腊日打腊鼓还有击鼓催春的农事之意。

  腊八成年仪式

  在腊月初八,云南西部的纳西族要为家中年满13岁的男女小孩举行成年仪式。仪式由女家长主持。仪式开始时先拜火塘边的祖先神位,然后男孩的左手抚摩火塘左边的男柱,由家长为他脱去长衫换上裤子;女孩右手抚摩右边的女柱,左手拿一银币,双脚踏在两个米袋上,预兆将来生活丰裕和生产兴旺,家长为她脱去长衫换上裙子。举行成年仪式后,表示男女小孩就成为大人了。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祭祀

  腊八本来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俗。祭祀的对象包括: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等。唐宋后来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习惯在这天祭佛。部分地区很隆重。

  吃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相关阅读:腊八节的传说

  1、援岳抗金

  南宋时期,岳飞怀着“精忠报国”的宏愿,组织岳家军,坚持抗金斗争,并取得节节胜利。

  但遭到以秦桧为首的奸臣们的陷害,克扣军粮,诬蔑构害,极大地影响了岳家军抗金的战斗力。老百姓闻讯,非常着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家家送去粥饭,以表达他们对北宋沦亡的悼念和哀思,以及对岳家军坚持抗金斗争,收复大好河山的爱国壮举的支持。岳家军将这千家粥混合在一起而食,这天正好足腊月初八。

  后来,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老百姓更是悲愤难抑,痛不欲生。所以,他们便在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煮腊八粥,以怀念民族英雄岳飞和岳家军。

  2、赤豆驱鬼

  相传在远古时代,天地是相通的,黄帝是当时天地最高的统治者。有一年,蚩尤叛乱,企图夺取帝位,于是和黄帝展开了一场恶战,最后黄帝诛杀了蚩尤,获得最后的胜利。后来,黄帝传位给颛顼,不料颛项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却倒行逆施,残害了不少忠良。结果报应落在他三个儿子的身上。

  颛项的三个儿子生下来不久便死掉了,一个去了“江水”,变成疟鬼,专门传播疟疾,使人发冷发热;一个去了“苦水”,化做魍魉,专门模仿别人的声音,夺人心魄;还有一个变成小鬼,躲在屋子里黑暗的角落,专门叫人生疮害病,还经常吓唬小孩。据说它们最怕赤豆,因此每逢腊八节,人们便到处撒赤豆,把它们赶跑,同时喝赤豆粥,以祛除瘟神疫鬼。这样,就可以确保一年内全家大小平安。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腊八节风俗是什么也都有所了解了,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上一篇:腊八节的风俗有哪些 下一篇:腊八节的传统有哪些
  • 相关阅读

    @2005-2018 闽ICP备2020019188号-8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