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条、世界最长的首条空中自行车道建成拉!厦门云顶路自行车快速道示范段工程近日完成竣工预验收。一起来看看首条空中自行车道建成的详细内容吧!
首条空中自行车道建成
全国首条、世界最长的空中自行车道——厦门云顶路自行车快速道示范段工程近日完成竣工预验收,标志着这项绿色创新工程具备了通行条件,将择期向社会开放。近日,小编在全长7.6公里的空中自行车道上“抢鲜”体验,感受到了“空中骑行”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条空中绿色长龙,不仅因为桥面的主色调是绿色,更重要的是,它将满足厦门市民对于安全、绿色出行的期盼,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又一生动实践。
不仅在空中架设自行车专用道的规划设计是全国首创,这项工程在建设中,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多个国内和行业内领先的技术、工艺,最终呈现出一个“颜值高、质量硬、功能优”的公共产品。在项目建设指挥部的有力协调指挥下,在建设单位厦门市政集团、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全力推进下,在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工程从进场施工,到主线完工,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期间还经历了“莫兰蒂”台风重创厦门,又一次展示了“厦门速度”。
【数据】
“空中自行车道”是一个独立的骑行系统,自行车道采用钢箱梁结构,主要沿BRT两侧布置,悬挑于BRT中段位置。起点位于BRT洪文站,终点设在BRT县后站,全长约7.6公里。全线包含11处出入口,分别为瑞景-加州广场、瑞景中学、忠仑公园、吕岭路、市政大厦、后坑、仙岳路、金湖路、政务中心-双十中学、枋湖北二路、县后,其中,有6处出入口和BRT站点衔接,3处与人行天桥衔接,4处与建筑衔接。
除了和BRT接驳,示范段全线将与11个普通公交站点接驳,未来地铁建成后,还将与2个地铁站点接驳。此外,每个出入口都设置了停车平台供自行车停放。
首条空中自行车道建成,“空中自行车道”为单侧单向两车道,净宽2.5米,总宽2.8米;合并段为双向四车道,净宽4.5米,总宽4.8米。全线共建设了7个平台,共设置了355个公共自行车停车位和253个社会自行车停车位,每个平台都配备了自行车调度升降梯。
“空中自行车道”是钢结构桥梁,使用的钢材料3万多吨,其中栏杆使用的钢材料总长度达到28公里,相当于厦门北站到达鼓浪屿。钢材料在各个方面性能优异,搭配白色环保油漆,表面可有效防腐25年,钢梁表面铺装的8毫米新型耐磨防滑的绿色晶钢树脂复合材料,防水、耐热、耐摩擦,材料环保可持续。
以人为本创新发展
在机动车数量激增、道路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厦门要如何科学提升城市韧性交通,缓解道路拥堵,方便市民出行?
从不断臻于完善的空中自行车道上,可以窥见厦门市委市政府给出的答案。那就是,通过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释放出更大的城市交通资源,打造集约式交通空间布局,推动绿色低碳出行,从而实现精明增长和紧凑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度是最好的角度。
从BRT洪文站到BRT县后站,莲前东路——云顶路一线长期人流、车流密集,自行车与其他出行方式在路权的“争夺”中一直处在下风。
回应市民关切,满足群众所需,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舒适度。正是本着这样的城市建设管理理念,决策者智慧的火花让全程高架的自行车道应运而生。
在“空中”骑自行车,既能保障自行车的专用路权,无混行、堵塞之忧,又能从高处欣赏城市沿途风光,还可以与BRT系统无缝衔接、有机组合,实现安全、便捷、舒适出行,这就是厦门云顶路自行车快速道示范段规划设计初衷。
去年7月,市有关部门就空中自行车道规划向社会征求意见时,人民网就以《多建一些接地气的“空中自行车道”》为题这样评论厦门的空中自行车道:“比被一些城市管理者引以自傲的豪华阔气的机动车道更接‘地气’。这体现出了城市建设智慧,在城市建设上,把公共利益、民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才能让城市变得更健康,城市的宜居指数也才能得到大幅提升”。
以上就是关于首条空中自行车道建成的详细内容,希望小编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