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站北广场春运火车票大卖场,相比于购票窗口排起的长龙,10个新设的网络电话订票取票窗口非常冷清,因为现场购票的人太多,大卖场临时把部分“网上购票、电话订票取票专窗”辟为现场人工售票窗口。本版图片早报记者王炬亮实习生杨深来图
早报记者沈靓实习生胡曦露
昨日下午3点起,春运火车票预售期施行调整,网络、电话订票为12天,代售点和“大卖场”为10天。虽然前日“大卖场”试运营遇冷,但在昨日,现场购票者爆棚,不少旅客都买到了1月10日回家的车票。
另一方面,记者登录铁路客服中心网购票,5分钟后便开始卡壳,电话订票也是网络繁忙。不少网友抱怨,注册完账户却无法登录,甚至取消次数太多就不能继续订票。
窗口排队未遇“秒杀”
“大卖场”依旧是回乡者的寄托。尽管昨日气温开始下降,却丝毫不能阻止回乡者们的热情。
昨日下午2点半,“大卖场”内购票者爆棚,几乎每个窗口前的队伍都有50多人,延伸至了棚外。武警们正列队站岗,维持秩序,再过半个小时,这里的91个窗口将全部打开,预售10天以内的车票。
40岁的刘江国排在第100号窗口队伍的第一个,手里紧攥着一叠钱和4张身份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面前即将打开的窗口。来自重庆的他带着3位老乡的重托,来购买回重庆酉阳的车票。“凌晨3点就过来了,早上7点半进了大门后就一直排在这里。希望能第一个买到票。”
3点还差2分,窗口突然打开,刘江国像田径运动员一般跃到窗前,弯下腰询问起来,后面等待的旅客踮起脚焦急地望向这边。在“秒杀”依旧的春运时期,排在第一个并不意味着就能成功买到票,更何况是重庆方向的紧缺车票。1分多钟后,刘江国把头从窗口缩了出来,手里紧捏着4张车票,“1月8日13点26分开,上海南至酉阳,K71次,新空调硬座,208元”,他顺利为自己和老乡买到了回家的车票。
“你买到了啊,我也买到了!”冲着刘江国喊的,是老乡李小梅,她排在68号窗口的第一个,两人不约而同地笑开了花。“我买的也是K71次硬座,去涪陵的。”列车时刻表显示,该趟列车从上海到涪陵历时29小时05分。
“网上订票不如来排队”
“大卖场”内持续在升温,不少旅客已陆续买到了回乡的车票,其中不乏川渝、东北方向的紧缺车票。但对于26岁的李海龙来讲,这一切只会加剧他心里的焦虑。
排在10号窗口队伍长龙末尾的他,想要一张回老家西安的车票,但看着显示器上不断更新的余票信息,他几度想要离开这里。“早上8点,我去了两家代售点询问,都说没票了,就想来这里碰碰运气,但排在这么后面肯定买不到票了。我心里感到绝望了,就打算留在上海不回去了。”
下午3点17分,正当李海龙准备离开时,现场工作人员通知,剩余的9个窗口即将打开,他赶紧跑了过去,幸运地排在了1号窗口的第一个。几分钟后,他顺利地买到了上海至西安的T138次列车票。“别提有多高兴了。” 李海龙向记者表示,“我虽然会上网,但网上订票手续比较麻烦,还不如‘大卖场’方便呢。来到这里心会踏实许多。”
但是,也有人没有买到想要的票。70岁的马巧云阿姨老家在安徽芜湖,轮到她询问窗口买票时,不仅没有芜湖的票,连马鞍山的票也没了。“1日到10日的票都问了,就是没有。只能明天再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