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设备缺失令人无奈
近年来,质量鉴定成为汽车纠纷的一个致命问题。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的汽车鉴定机构较少,技术力量也与国外有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检验费用昂贵、程序复杂。一般的轿车检测一次基本都在10万元以上,当汽车发生质量问题时,一般多由生产企业自行检测鉴定。例如当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婚礼门事件”,一些车主质疑说,事故车检测报告中,出现了有些部门大幅引用日本专家的结论,甚至一些检测仪器都是由汽车厂家提供的,显然有失公平。
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举例说,比如解决气囊纠纷的最佳途径是安装行车记录仪,记录下事故前、事故中的各种状况及碰撞减速度波形等重要参数。目前使用的气囊电控单元一般都具有这一功能。厂家通过下载事故中的ECU记录,了解事故过程。
“从技术上说,使用ECU记录的数据,完全能够解决安全气囊的纠纷。”该人士透露说:“但问题是,安全气囊系统的技术是属于企业的,数据下载用的仪器、下载过程的操作、对数据的解释都只能由企业完成,也就是说,只有厂家自己才能读出代码和相应的数据。大多数厂家即便打官司也不愿提供这些代码,尤其是国外的一些汽车厂家。再加上安全气囊在何种速度、多大撞击力的情况下起爆,国内或行业都没有具体的规定。所以,对于一些技术先进的进口车,包括一些技术性的数据,由于科技含量较高,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必须由权威机构进行检测才能得出公正、客观的结论。但目前这样的权威机构极少,相当一部分汽车检测机构的技术标准不一,缺乏检测设备,检测手段不够完善,对一些质量问题根本无法检测认定。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分清责任也就无从谈起。”
谁来提供第三方公正服务
为了保障消费者和汽车厂商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便于实际操作,2006年10月1日起,《北京市汽车买卖合同》正式推行使用。
记者注意到,合同文本里对鉴定汽车质量问题,提出了一个新规定:“只要依据法律规定或者直观观察等日常生活经验能够直接确认的事实,可以直接作为判定问题的依据;需要进行鉴定的,以具有法定资质的汽车检验机构出具的书面鉴定意见为准。”
目前,我国比较完备的汽车质检中心主要分布在天津、长春、襄樊等地。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性汽车检测中心、国家汽车质检中心(襄樊)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对事故车不能进行技术鉴定。车在事故前静止状态可以做检测,但是已经发生了事故,很难再鉴定事故前是否有质量隐患。所以从技术角度来讲,不一定都能完成。况且,要申请事故车技术鉴定,必须先得找省级以上的质量技监部门,成立3~5人的鉴定专家组,在现有产品状况的基础上推论过程,分析原因和结果。
国家轿车质检中心(天津)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咨询时也坦言,事故车鉴定一般比较困难,因为原始状态已经改变和破坏了。该中心按照国家现行的汽车产品强制性检测标准,主要对投放市场前的新车进行安全、环保方面的检测,事故车鉴定业务基本上不做,比如车架等部位撞坏后,跟原来状态不一样,很难进行鉴定。
“没有办法找到便捷、公正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也让一些办案法官非常头疼。在国外,有关鉴定机构属于社团法人,不求赢利,能够体现第三方的特性。“而国内的有关机构不少都附属于汽车企业,尽管有的都已经独立注册,但在财产关系上,与母体企业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机制存在缺陷外,目前还缺乏专业、科学、权威的论证分析和鉴定手段。”
对于大家关注的第三方汽车鉴定机构,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有关专家表示,由于汽车的三包规定迟迟没有出台,汽车产品责任确认起来比较困难,加上汽车鉴定费用非常高昂,我国仅有的几家权威机构还不对个人开放,况且,进口汽车公司也可以拒绝检测机构的检验结果。这对汽车消费者在事后取得质量的保障方面,很难得到公平合理的解决。因此,加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高水平质量鉴定机构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