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春运票难买,早已成为社会的焦点。今年,千呼万唤的“火车票实名制”终于开始在广铁集团公司、成都铁路局率先试点。铁路上海站也在火车票销售中发生了两个新变化:一是全语音的电话订票系统,电话预订、取票需用身份证“实名”认证。二是从去年1日开始实行新放票制度,即在车票预售期内,每天下午3点起,全路联网发售最新一天的车票。此外,春运期间,上海站计划在上海站北广场地区搭建至少150个窗口的临时售票处。
春运买票难,一方面是一票难求,一方面是买票的过程也十分艰难。举例来说,以往上海站是早上发售最新一天的车票,不少旅客为买张车票,要在火车站、代售点外排队一个通宵甚至数个通宵。改为每天下午3点发售新一天的车票,将缓解熬夜排长队等放票的情况。就此而言,实名电话订票、更改放票时间、增加大量临时售票处,都是铁路方面为缓解乘客购票难而推出的人性化、科学化举措,值得肯定。
每年春运期间,都会有潮水般的人群带着回家的渴望执着地排着队,慢慢涌动着往前挤,等待着买到回家的火车票。但是事实是,不是所有老老实实排队买票的人都能买到票,也不是所有买到票的人都是原价购得;这句话还可以反过来说,不是所有的票都被规规矩矩排队买票回家的人买到——有相当多的火车票,通过种种“神秘”的渠道,流入了黄牛的手中,然后再加价卖给了真正需要的乘客。
这种不公平的火车票分配方式,也正是广大乘客对铁路部门服务最大的诟病所在——辛辛苦苦排了队,却要从黄牛那里加价买票。这种不满的情绪,使得对实名制购票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在这个加价倒票的畸形利益链条中,铁路部门的管理难辞其咎。不管这些火车票是如何流出的,都侵害了旅客平等购买火车票的权利,人为地造成了旅客和铁路系统的对立情绪。改变落后的管理体制、保证火车票能尽可能公平地分配到乘客手中,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铁路部门改革管理的勇气和魄力。铁路部门从以前的拒绝实行购票实名制,到现在试点实名制购票,或是呼应民意,或是迫于压力,但毕竟已经开始触及到问题的核心:火车票如何实现公平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