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内河航运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将打造水上旅游精品航线
图中红线为内河航道、港口规划分布。本报记者 李坤东 摄在日前通过专家评审的《海南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中,正式明确了海南未来内河航运建设的方向。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海南内河建设将突出旅游特色,进一步“疏通”海南内河水运旅游体系。该《规划》由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海南省港航管理局共同编制,是海南首部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本报记者 李坤东
内河水运成综合交通体系重要补充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的内河航道一直未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内河航道里程短、等级低、条件差、碍航建筑物多、助导航设施缺乏。海南全岛共有大小河流154条,总长2000多公里,但根据第二次全国内河航道普查,我省内河航道总里程434.24公里,其中等级航道仅75.94公里,内河航运落后现状与其所需承担的使命存在巨大差距,而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下,发展内河航运不仅非常必要,也显得非常迫切。
该《规划》的航道规划范围主要包括南渡江、文昌河、三亚河、万泉河、文教河、陵水河、龙滚河、九曲江等主要河流航道。内河港口规划范围包括海口内河港、文昌内河港、琼海内河港、三亚内河港以及规划河流内的中小港口。总体目标是以南渡江及其河口汊道、文昌河、万泉河、三亚河等航运开发为重点,其他航道为补充,力争用20年左右时间,建成港、航、船协调,支持保障系统配套,以旅游客运为主,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的内河航运,为海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成为海南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补充,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提供帮助。
有关部门表示,完成规划目标后,我省将形成由地区性重要航道和重要港口为核心,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保障有力的内河水运体系,使内河水运成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补充。此外,规划布局的主要内河航道、港口覆盖海南最具活力经济区,可有力促进沿河旅游业发展和河流两岸土地资源开发,并能有效提高内河水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助于与其他运输方式衔接、配合,优势互补,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有益补充。
极大带动河流沿线旅游产业开发
值得关注的是,专家经评审认为,海南省是我国惟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和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目的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主要河流沿线优美的热带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致力于打造连接沿岸城市景观、旅游景点的水上旅游精品航线,促进海南水运可持续发展,根据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编制《规划》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
内河航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无形的水上公路。作为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补充,内河航运在促进旅游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河水运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使游客乘船由单个景“点”到河流沿“线”,极大带动河流沿线旅游产业开发,直接成为支撑海南旅游、生态建设发展的引擎。因此,评审专家认为,《规划》提出的分期实施意见基本可行,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并建议编制单位根据会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抓紧《规划》的修改、完善工作,尽快上报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