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运资讯

首页
汽车
火车
机票
公交
天气
资讯
问吧
工具
地图

水路不通走旱路 巧施妙招保抗旱春耕生产

2012-01-18 06:13:58 来源: 客运站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 冬干春旱、温高雨少,地处丘陵地区的纳溪区合面镇当前正处于春播备耕的关键时期,面对将干涸的塘坝、龟裂的大地、断流的河溪给春耕备耕带来的不利影响,合面镇的广大干部群众却迎难而上,巧施妙招,想出了水路不通走旱路抗旱保春耕的好点子。

  阳春三月,笔者下乡走访了合面镇新正村和大石村的30多家农户,看到一些群众把已干且较为疏松的旱田用微耕机翻整,用摩托车运送肥料到田边地头,种植地膜花生和春玉米。据估计,这2个村的花生种植面积将会比往年扩大1倍,将达1000亩左右;玉米种植面积与往年相比将增加0.5倍,达4000亩。

  “今年冬干加春旱,田里严重缺水,加上壮劳力都基本外出务工去了,平田栽秧请人每亩要花240元左右,加上打谷子请人,每亩又要花140元工钱,再算上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投入,每亩田成本就接近500元,这样算来,很难有钱赚,搞不好还要倒贴本”。在新正村的一块大坳田间,农户黄良贵这样给笔者算了一笔帐,“今年这个天气,我们将部分旱田改种旱粮和经济作物,留下好田精耕细种水稻,保口粮没问题。再说种花生价格高而且好卖,玉米可用来喂猪,同样不会歉收,一样可以丰收”。

  为了应对今春旱情,合面镇党委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努力降低旱情所造成的损失。据合面镇王荣讲,面对冬干春旱实情,镇上在春节上班第二天,镇党委政府就召开抗旱减灾暨农村工作专题会议,提出“以调制旱,水路不通走旱路,发展多种经济作物”的基本思路,及早动员布置全镇抗旱保栽,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等举措。

  “现在的蓄水刚够小春用水,所以村里鼓励大家改种旱作和经济作物。”在大石村农户马朝才的田埂上,他指着不远处地里的十多排小拱棚说,“那是堂兄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后育的2亩优质辣椒苗,已经有1寸多高了。种旱作和经作比水稻节水一半,收入也有保障。我们组有8户农户已经改走旱路了,全队有1/4的农户也在这样做。”

  针对不同作物对水需求的不同,以种植结构调整的方式加以解决,堤内损失堤外来补,如今在合面镇广大干部群众心目中已形成了共识。“在有水源保障的地方,镇上要求广大农户栽种大春”,就在笔者即将结束采访时,正巧遇上下村指导农业生产的合面镇分管农业的人大副主席丁小云,他说,“水源不好,条件不够的地方动员走旱路,种春玉米,种高粱,种秋洋芋以及各种蔬菜等,对付旱情嘛,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电影《地道战》里有经典台词:‘对付鬼子,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对付旱情,我们也有我们的妙招。”


关键词:水路 旱路 抗旱春耕
上一篇:交通运输部:前7月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 下一篇:云南水路交通经济运行平稳
  • 相关阅读

    @2005-2018 闽ICP备2020019188号-8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