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水运?在不少人眼中,这是一个非常遥远而陌生的话题。事实上,惠州市水运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市水运累计货运量达4253万吨,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但是,随着水路运输的日渐繁荣,摆在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单位面前的,除了上述喜人数据,也有不少隐忧,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水运企业规模小经营模式单一,配套产业滞后等。软硬件条件的不足,是我市水运行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这是记者昨日从全市水运行业座谈会上获悉的。
我市水运运力稳居全省前列
据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吴献民介绍,,我市抓住全球金融危机时期船舶造价低和国家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大型散货船,通过淘汰1艘水泥船更新1艘钢质船等宏观调控措施,加快老旧小船舶和水泥船的淘汰速度,有效提升我市船舶运力结构,仅,我市就新增船舶39艘7.8万载货吨499个客位。至今,全市共有货运船舶777艘67万载重吨,平均863载重吨/艘,比初平均605载重吨/艘提高了258载重吨/艘,另外全市还有客船22艘732客位。我市水运运力稳居全省前列,为我省水运大市之一。
我市水运货运量近两年逆市快速增长
更为可喜的是,我市水运货运量近两年实现了逆市快速增长。据统计,惠州全市水路运输累计完成货运量2945万吨,比增长38.5%。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但惠州水运抓住国家大力建设基础设施的历史机遇,货运量仍能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累计货运量4253万吨,比增长47.8%。
惠深穗集装箱海洋运输无缝连接
另据了解,去年开通的“惠州港—蛇口—南沙”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有效改变了我市水路货物运输与珠三角地区无固定航线局面,实现惠深穗在集装箱海洋运输方式上的无缝连接,加快了惠深穗港航业和物流业的一体化对接。
七大问题
吴献民指出,虽然近年来我市水运在不断发展壮大,由于受种种因素影响,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以下问题比较突出:
基础设施落后
水运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硬件环境有待提高。特别是沿海公用码头较少,内河航道和码头等级低,内河码头有待进一步对外开放等,我市优越的水运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水运发展硬件环境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经营模式单一
水运企业规模小,经营模式单一,老旧小船舶较多,抗风险能力弱。目前,我市只拥有国内水运运力,国际海运运力为零。国内沿海运输船舶虽然在实现了万吨巨轮零的突破,但最大的船舶运力也只有1.35万载重吨,我市运输船舶运力结构老、旧、小,内河船舶仍占相当比例,全市水运运力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配套政策不足
政府配套政策不足,软件环境有待改善。惠州市GDP在全省排名第六,特别是大亚湾等沿海地区近几年来货物增长快速,货源充足,但由于配套政策不足,中海壳牌等大型企业油品运输均由外地水运企业承运,外贸干散货和集装箱多陆运至盐田港或广州港中转,本地企业难以分一杯羹。
企业融资困难
水运金融环境有待提高。虽然船舶资产价值少则百万多元,多则数千万甚者上亿元,且可采用国际通用的船舶抵押贷款方式贷款,但由于惠州水运企业规模较小,且缺少强有力的担保方,银行采用船舶抵押贷款方式贷款给水运企业的额度较低,企业融资困难。
保障系统不力
水运支持保障系统需进一步完善。受水运执法装备 、稽查点等支持保障系统未建立和水运执法队伍、联合执法制度未形成等影响,我市目前仍未能实现水上现场执法,未能彻底有效打击水路非法营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合法经营带来了影响。
技术人才不足
水运技术人才不足。目前,我市内河水运技术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现象,沿海水运人才严重缺少,全市只有两家船员培训机构,内河沿海各1家,水运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未深入群众,相关职能部门未建立起水运人才引进机制,很难留住人才。
配套产业滞后
修造船等船舶配套产业发展滞后。我市水运企业与修造船企业缺少战略合作,特别是沿海水运业,目前我市没有1家千吨级以上的沿海修造船企业,船舶运输与船舶制造未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未能形成船舶配套产业集群。
各方对策
制订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落户
陈伟业:海南水运业之所以发展得这么迅猛,重要的一条就是政策比较优惠。曾经有一位水运企业老板对我说,在海南注册,费用比其他地方低,成本也相应降低,因此他的公司就在海南注册,然后到其他地方拓展业务。除了降低收费外,我们还可以在贷款政策方面做文章。目前贷款难的问题困扰着我市的水运企业,令他们难以通过融资实现快速发展。如果我们能够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降低融资门槛,相信我市水运企业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水运企业船只也能跨市经营
王树欣:三门岛隶属于惠州,不过由于离深圳比较近,因此以深圳游客居多。而作为一家惠州市水运企业,按照目前的相关规定,我们公司只能往返于三门岛与澳头之间,可澳头来三门岛旅游的客人很少,而深圳的水运企业也不能送客来三门岛。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市场被非法营运快艇所占据,而相关部门对此也采取默认的态度,造成合法经营企业生存困难,而非法营运企业如鱼得水的奇特景象。现在我们在大力推进深莞惠交通一体化,跨市公交也开通了,希望在海上客运方面也能实现一体化,让我们这些合法企业的船只也能跨市运营,把非法营运船只赶出这个市场,使游客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李侯:在实际运营中我们发现,从香港来惠州港的货柜基本都是重柜进来、轻柜出去,而往返汕头与香港就恰恰相反,基本都是轻柜进来、重柜出去,如果政府能够进行协调,让我们从香港运货柜到惠州港卸货后,然后运空柜到汕头,再装货到香港,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根据市场变化迅速转变策略
李侯:水运市场瞬息万变,水运企业只有因应市场变化,迅速采取相应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我们公司一共有49条货轮,主要经营国内沿海货运。由于水运运价在逐步下调当中,因此我们准备在今年更换一批货轮,淘汰一些一两千吨级的货轮,取而代之的是万吨级左右的货轮。这样就可以实现原来几条船的载货量,今后一条船就可以搞掂,大大节约成本,在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还有,水运企业要做强做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都必不可少。我们今年准备引进一批高级管理人才,同时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强化船闸管理提供政策保障
何海胜:由于立法滞后,目前东江流域枢纽船闸建设和运行监管乏力,枢纽船闸成了碍航设施,严重制约了东江内河航运的发展。建议政府出台船闸管理办法,强化对枢纽船闸的监管,同时采取多种办法逐步回收水利枢纽的通航设施,由交通部门行使船闸的管理权,规范船闸的运行调度,为我市内河水运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编辑:袁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