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贝为超 通讯员 吕英鹰 郑 燕
17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港航管理局和河池、来宾等市领导,在大化瑶族自治县红水河畔同时按下按钮,引爆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工程建设第一炮,正式实施中线突破战略。
“畅干流,通支流”,是我区循序渐进建设西江黄金水道的方向。自治区港航管理局局长杜敬民说,如今“畅”“通”并举激活西南水运通道建设全局,将开启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新篇章。
1.67亿元打造西南能源水运大动脉
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由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三个河段组成。连接的黔、滇、桂三省蕴藏丰富的煤、磷、铝等矿产资源。因水运不畅,资源优势难于转成经济优势。
“我们航道、码头搞好了,下游广西段航道建设进展如何?”今年,记者到贵州省采访,黔南州州长李月成关切地问。开始,该省就开始实施“两江一河”Ⅳ级航道建设。
西南、华南急盼打通能源水上通道。红水河逐步完成梯级开发,建成岩滩、大化、百龙滩、乐滩、龙滩、桥巩等电站,使桥巩电站以上河段基本形成优良库区航道。2003年,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乐滩-石龙三江口航道整治工程竣工,建成Ⅴ级航道。整治从桂黔交界的曹渡河口到来宾桥巩电站长450公里的河段,提升航道等级使其与上下游航道等级相衔接,显得尤为迫切。
我区规划3年投入1.67亿元完成此项工程。按内河Ⅳ级双线航道标准建设,设计代表船型为500吨级货船。实施炸礁、陆上炸石、航标及配套设施工程,整治44个滩险。同步建设天峨港、东兰港,各新建1个500吨级泊位。
该段整治后,红水河将真正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煤运水上通道,成为国家交通总体布局中的西南水运出海主通道的中线通道。
首开先河大规模构建便民码头
客圩渡码头星罗棋布,让红水河沿岸群众共享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成果,是建设曹渡河口至桥巩段工程的大亮点。
沿岸港口腹地内多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交通落后,严重阻碍了当地群众出行。特别是龙滩等大型电站建成后,即使库区公路、桥梁等复建工程逐步完成,但深水航道是“走出去”的上佳选择。
客圩渡码头成为群众出行的主要交通设施。但许多客圩渡码头的靠泊能力差,存在安全隐患。如天峨县18个码头,除县城六排码头外,其余是冲积泥沙结构的自然岸坡。
构建和谐社会,解决群众出行和发展难题。我区以人为本规划建设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工程,投资750万元在曹渡河口至桥巩段建设30个客圩渡码头。其中天峨县有11个客圩渡码头,南丹县4个,东兰县9个,大化县6个。
“这是重大突破!如此大规模安排建设便民码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区水运建设史上第一次。”自治区港航管理局副局长欧诚十分赞赏统筹建设航道、港口和便民码头。
中线突破 激活全局
,是关系到基本建成亿吨级西江黄金水道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一年。自治区坚持产业、交通优先发展,构建“两区一带”新格局的战略,对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畅干流”成就巨大。建成贵港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和南宁至梧州1000吨级航道;梧州港扩建工程和桂平枢纽二线船闸即将竣工;长洲枢纽3线、4线船闸建设顺利推进;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南宁至梧州2000吨级航道等升级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展开。
同时,我区腾出手来“通支流”。去年,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办把曹渡河口至桥巩段列为重点开工建设项目,实施中路突破。“建成曹渡河口至桥巩段工程,红水河沿岸将逐步崛起水泥建材、有色金属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沿江产业集群。”欧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