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提速 振奋人心
直辖以来,重庆交通规划多次提速,交通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314”总体部署、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打造内陆开放型高地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交通规划必须再次提速!
“‘畅通重庆’的内容看上去似曾相识,但与过去的规划相比,时间进度大大提前。”黄奇帆解读“畅通重庆”时指出,重庆交通将从六个方面提速。
轨道交通,我市原有规划是到2012年,投资250亿元,开工建设80公里,“畅通重庆”建设规划提速为投资455亿元,建设160公里,其中120公里要竣工通车;内环高速公路与外环高速公路之间的城市道路,原规划今后5年投资160亿元,现在的目标是380亿元;高速公路,“畅通重庆”把原来规划2020年建成的1000公里,提前到现在启动,2015年建成,加上“二环八射”2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000公里;港口方面,将2012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20万标箱,提速为20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能力500万标箱;铁路方面,原规划2020年建成2000公里,现在的目标是2012年实现营运1500公里,2015年达到2200公里;此外,我市还新规划了大量的换乘枢纽、公交站场、城市铁路网,这是对我市交通功能的补充和完善。
“这样的提速是本质性的提速,振奋人心。”黄奇帆说。
资金筹措 以时间换空间
建设“畅通重庆”,需要资金3000亿元,如此巨大的投资从何而来?黄奇帆指出,除了积极与国家项目进行对接,争取国家支持外,重庆自身也需要开动脑筋,在投融资方面想办法,以时间换空间。
首先,我市各大建设性投融资集团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同时,市政府要积极争取国家的国债资金,如果国家允许地方政府发行省级国债,重庆也要争取发行。我市每年的财政收入中,有100多亿元的城维费,这部分资金也要用好。我市已有的存量资产要将其盘活,如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可通过转让等方式收回资金,继续投入到建设中。一些效益好的建设项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直接将外来投资引入到建设中。此外,各区县、各部门都要下功夫研究,充分运用信托等金融手段。
黄奇帆表示,“畅通重庆”目标是市委、市政府“板上钉钉”的承诺,必须如期建成,接受群众的检验。
交通管理 要求更高
“‘畅通重庆’不仅是硬性投资、刚性建设,也对内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奇帆指出,目前我市交通管理不善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中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有落实和执行中的问题。
交通拥堵是城市管理中最头痛的问题,许多城市都陷入“畅通—拥堵—再畅通—再拥堵”的“怪圈”,重庆要走出这样的“怪圈”,只有加强管理,这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按照现行规定严格管理,执行中不能“放水”,否则最后落不到实处;二是要总结、吸取世界大城市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我们交通管理的体制、机制。
黄奇帆指出,“畅通重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聚沙成塔的合力,只有各级各部门充分开动脑筋,通力合作,才能给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将重庆建成全国最畅通的现代化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