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看法:省油省时互惠互利
被人们戏称为“第四种交通方式”的“拼车”,在中国大城市悄悄流行起来。“拼车”是好是坏,见仁见智。但从2003年至今,有关“拼车”的讨论走过这样的过程:从被质疑“黑车”,政府提醒谨慎“拼车”,到现在比较普遍的看法———“拼车”省油省时,双方互惠互利,是好事,催促政府尽快出台相关规定。记者就此采访部分“拼车”双方及相关人士———
车主:自豪和满足
网友Andy年初购买新车之后,各地油价开始上涨,每天开车的支出也飞速上涨。后来听说了介绍搭车网站,他就在上面发了帖子。有人回信,于是结伴而行,来搭车的人都成为了朋友。Andy说,因为车上搭了人,开车极为小心,而且还为车买了保险。有了“拼车”族,有人帮忙分担油费也让Andy非常满足。
乘客:方便又经济
秦小姐家住广州市东山,在天河上班。提起岗顶的交通状况,秦小姐就皱眉:每天要花一个半钟头才能到单位。后来她从车行网找到同行的朋友,节省了等公交车、堵车的时间,每天早上可多睡一个钟头。秦小姐认为,车主们都是象征性的收费,乘客们给的价钱在的士和公交之间,也合理,和车主熟悉了之后,成为朋友,花这个钱,值!
车行网站:缓解交通压力
作为国内首家推行“顺风车”的专业网站,车行网极力推荐这种交通方式。深圳分站站长认为:“顺风车”是缓解城市交通造福社会的新兴事业。私家车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人出行,浪费那么多空位。而白领们上下班花钱费时,如果找搭顺风车,不用挤车不担心小偷,一天都好心情。车行网总站吴迪认为,“顺风车”对客运并不构成威胁。上下班高峰期,每辆公交车都如同沙丁鱼罐头挤满了人,每辆出租车都有人乘坐,“顺风车”可缓解交通压力。其次,顺风车的收费行为只是客人对主人的酬谢心理的外化表现,可能就是一顿饭的钱,而且大家多是邻居,工作单位也相近,社会层次相当,应该不算营运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