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公路法规

首页
汽车
火车
机票
公交
天气
资讯
问吧
工具
地图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杭徽高速公

2012-02-23 05:24:31 来源: 客运站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杭徽高速公路昌昱段工程设计变更的批复
  杭州市交通局:
  
  你局《关于要求审批杭徽高速公路昌昱段工程变更设计的请示》(杭交〔2009〕84号)悉。杭徽高速公路昌昱段工程于2002年由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关于杭昱高速公路昌化至昱岭关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浙计设计〔2002〕59号)批复实施,概算批复87313万元;2003年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又以《关于杭昱高速公路昌化至昱岭关段工程补充初步设计的复函》(浙计设计〔2003〕44号)批复概算14925万元,合计概算为102238万元。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营运安全需要等原因,原山跳岭隧道、上村2号隧道的设计方案变为路基方案,部分路段高填方路基方案变为桥梁方案等7项设计变更。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关于山跳岭隧道、上村2号隧道由隧道变为路基的设计变更
  
  K11+960~K12+220段原初步设计批复方案为山跳岭连拱隧道,全长260米,宽8.5米,砼路面。K17+220~K17+327段原初步设计批复方案为上村2号连拱隧道,全长107米,宽8.5米,砼路面。
  
  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对山跳岭连拱隧道、上村2号连拱隧道作了进一步优化、比选和补充。我厅以《关于杭昱高速公路昌化至昱岭关段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批复》(浙交复〔2002〕186号)同意将原初步设计的山跳岭隧道、上村2号隧道改用路堑方案,采用复曲线穿越垭口。
  
  经核定,本项设计变更减少概算为2909.7418万元(路基防护工程费用在上边坡防护形式变更中计算,路面工程费用在路面结构变更中计算)。
  
  二、关于部分路段高填方路基变为桥梁的设计变更
  
  (一)K26+870~K27+302.4、K32+420~K32+484.4、K21+390~K21+430.5路段原初步设计批复为高路堤方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定测地质资料,发现部分高路堤路段地质情况较差,采用高路堤方案有安全隐患。为方便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我厅以《关于杭昱高速公路昌化至昱岭关段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批复》(浙交复〔2002〕186号)同意将上述三个高路堤路段调整分别为为岭下大桥、新燕中桥、洲头中桥。其中岭下大桥全长432.4米,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简支变连续箱梁(6×25米+5×25米+6×25米),下部采用柱式墩、台、桩基础;新燕中桥全长64.44米,预应力砼空心板梁(3×20米),下部采用柱式墩及肋式台,桩基础;洲头中桥全长41.01米,预应力砼空心板梁(2×16米),下部采用柱式墩及U型台,桩基础及扩大基础。经核定,本项设计变更增加概算为2228.646万元。
  
  三、关于路基挖方地段上边坡防护形式的设计变更
  
  原初步设计全线挖方路基边坡处理采用浆砌片石护面墙,一般挖方路段在一级边坡处采用4米高护面墙,第二、三级及以上防护是根据边坡风化程度分别采用骨架防护等其他防护或直接裸露坡面自然绿化;深挖方路段则在第一、二级均采用浆砌片石护面墙,三级及以上采用骨架或直接裸露坡面自然绿化。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专家组评审意见建议“本项目TBS绿色防护在已确定的K1+000~K1+145和K32+700~K32+820局部路段先进行试验,其它路段可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改用其它形式防护与绿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实验段的试验成功,TBS及客土吹附、液力喷播等绿色防护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等因素,结合杭徽高速公路是旅游路的特点及设计理念的变化,为保护环境与生态,我厅同意项目业主根据各挖方断面实际地质情况,提出对全线挖方路段防护进行优化设计方案,将原设计的圬工防护形式变更为客土吹附、液力喷播、TBS等绿色生态防护形式。增加客土吹附214618平方米、液力喷播69249平方米、TBS防护109925平方米。
  
  经核定,本项设计变更增加概算1078.2554万元。
  
  四、关于路面结构设计变更
  
  路面面层结构原初步设计批复方案为4厘米 AC13(I)+5厘米 AC16(I)+7厘米AC25(I),总厚度16厘米。基层设计填方段为28厘米(6%水泥稳定碎石)+20厘米(4%水泥稳定碎石);挖方段为28厘米(6%水泥稳定碎石)+15厘米(级配碎石)。
  
  为切实改进和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抗滑性能、水稳定性,降低养护成本,改善行车环境,结合我省已建的多条高速公路路面结构设计和实施经验,根据专家论证意见,我厅同意项目业主提出的路面结构优化设计变更方案:
  
  (一)上面层由AC13(I)型变为AK13(A)型,面层沥青材料由原设计的国产沥青分别改为埃索及SK进口沥青,上面层的碎石由原设计的普通碎石改为辉绿岩碎石。增加沥青砼各面层之间的粘层沥青,上基层上增加下封层,取消原设计的上封层和透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第2页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杭徽高速公路昌昱段工程设计变更的批复 [接上页]
  (二)基层设计调整为:填方路段为18厘米(6%水泥稳定碎石)+15厘米(6%水泥稳定碎石)+15厘米(4%水泥稳定碎石);岩石挖方段为21厘米(6%水泥稳定碎石)+22厘米(级配碎石);土质挖方段调整为18厘米(6%水泥稳定碎石)+15厘米(6%水泥稳定碎石)+15厘米(4%水泥稳定碎石)+垫层(15厘米级配碎石)。
  
  (三)增加山跳岭隧道、上村2#隧道改路基后的路面工程和全线隧道原初步设计的混凝土路面调整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
  
  经核定,本项设计变更增加概算为1206.3015万元。
  
  五、关于昱岭关隧道工程设计变更
  
  (一)关于昱岭关隧道我省境内长度的变更
  
  原初步设计全长170米,浙江省境内隧道长70米,安徽省境内隧道100米。根据有关协议,昱岭关隧道安徽段项目委托浙江方实施,安徽方承担建设费用。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隧道设计总长度170米不变,但由于省界桩号的变化,浙江境内隧道长变更为92.7米,安徽境内隧道变更为长77.3米。
  
  (二)关于昱岭关隧道增加地表注浆和棚洞护拱加固工程的变更
  
  原初步设计隧道围岩类型为II类105米,Ⅲ类围岩65米(原部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在地质详勘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与原初步设计不符,地质条件较原勘探情况要差。为此,我厅在《关于杭昱高速公路昌化至昱岭关段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批复》(浙交复〔2002〕186号)中,同意围岩类别为I类110米,II类60米,采用地表注浆加固处理长度为153米。同时由于昱岭关隧道位于垭口、山麓、浅埋及偏压地段,埋深较浅且存在偏压,地质极为不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多次坍塌,无法顺利进洞,为确保施工安全,2003年6月项目业主组织召开了昱岭关隧道技术方案论证会,根据专家意见,我厅同意项目业主提出的洞口增加进口3米、出口4米的棚洞护拱方案。
  
  经核定,上述2项变更增加概算2799.4577万元。
  
  六、关于交通安全设施的加强设计变更
  
  鉴于杭徽高速公路沿线存在“三高”现状,2004年9月7日,浙江省公安厅以《关于杭徽高速公路昌化至昱岭关段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图方案的修改意见》(浙公函〔2004〕140号)建议特别注重护栏抗防撞功能设计。我厅于2004年11月26日以《关于杭徽高速公路昌化至昱岭关段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图设计修改意见的复函》(浙交函〔2004〕357号)原则同意该建议。为提高护栏的防护强度和山区高速公路营运安全,并根据专家意见,我厅同意对路侧高挡墙、高路堤、桥梁护栏进行加高加密设计;对港湾式停车带、“反光振动标线”、全线严禁超速、连续下坡、旅游方向标志等告示标志等进行优化及补充设计。增加高加密波形梁护拦14096米;增加轮廓标367个、标志327个、标线1747平米、突起路标8133个。
  
  经核定,本项目变更全线共计增加概算734.5704万元。
  
  七、关于水泥、钢材材料价格上涨问题的处理
  
  施工期间由于主要建筑材料水泥、钢材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为确保工程质量,维护各方利益,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我厅已在《关于钢材、水泥结算价格调整的指导性意见》(浙交〔2003〕471号)中同意对全线水泥、钢材等主要建筑材料进行补差。
  
  经核定,水泥涨价增加概算金额1214.7682万元,钢材涨价增加概算2427.0760万元。
  
  上述7项重大、较大设计变更共计增加概算8779.3334 万元,同意在本项目建安费和第三部分费用节余款中列支,如果节余款不够,可在预备费中列支。
  
  鉴于本项目已建成通车,请你局督促项目业主和指挥部认真做好竣工决算和竣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九年九月二十五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广东省物价、交通厅关于调整广佛 下一篇: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变更高速公路通
  • 相关阅读

    @2005-2018 闽ICP备2020019188号-8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