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过大年是一台全民参与的民俗大戏,那么正月十五元宵就是这部大戏的压轴戏。元宵,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从汉武帝颁布<<太初历>>以来,将正月定为一年的首月,正月十五晚上升起的是新年的第一轮圆月,必然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就是“元夕”、“元夜”。道教产生以后,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还将他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合成“三元节”。上元节食天宫赐福的节日,所以元宵节又有“上元节”的叫法。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于正月十五夜“然灯表佛”,后来相沿成习,然灯成为正月十五的盛事,因此元宵又有“灯节”的称呼。从如此众多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出,后世的元宵节食在古老习俗的基础上,融合了佛,道的因素,并在上层统治者的倡导下,从最初的宗教祭祀活动最终发展位一个全民狂欢的盛大娱乐性节日。
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人们踏月赏灯,游览胜景,举国上下尽情狂欢。灯象征光明,喜庆以及吉祥,灯火是元宵节最具有特征的节俗事象。关于元宵节张灯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除了以为上古以驱疫的巫术活动外,一般说他还有2个源头,一是中国本土正月上旬的祭祀传统。另一个源头跟佛教有关,西域摩揭陀国每年十二月底(相当于中国夏历的正月十五),要在城内做然灯法会,纪念佛祖。
元宵灯会兴盛从隋唐开始,历代相沿。隋代时,元宵之夜已是不眠之夜。隋炀帝杨广是一个爱热爱的人,每年元宵他都要在成都城举行盛大的灯会,招待外国使者,以夸耀中国的富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