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秋旅游

首页
汽车
火车
机票
公交
天气
资讯
问吧
工具
地图

与水相伴 中秋旅游到窑湾古镇

2012-08-23 13:36:22 来源: 客运站 信用卡快速申请

  距徐州新沂市区四十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有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窑湾。这座千年古镇始建于唐初,兴盛于明清,繁荣时期,“日过桅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曾是集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为一体的集散重地。

  距徐州新沂市区四十多公里的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有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窑湾。这座千年古镇始建于唐初,兴盛于明清,繁荣时期,“日过桅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曾是集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为一体的集散重地。

  不同于江南水乡古镇,作为大运河重要节点的窑湾,南北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铸就了既有南方的细腻秀美,又有北方的粗犷豪迈,南北文化兼容并蓄的独特气质。

  近年来,窑湾古镇在经过保护和开发之后,已和马陵山、骆马湖一起,构成了新沂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蜚声海内外,每年都有超过百万人来此观光旅游。今天的古镇,在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之后,又以“大运河上第一名镇”这一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因水而兴 与水相伴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约1747公里。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掘邗沟,沟通江淮”以来,已经流淌了两千五百年。公元605年,隋朝开发大运河从窑湾经过,切断了通往黄河的山河,成就了这方山水和古镇。

  历史上,窑湾因处于京杭大运河之要冲,“北贯山左,南驰江淮”,成为南来北往商旅的重要水上驿站,素有“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等美誉。据史料记载,到明成化年间,全国皇粮为400万石,其中南粮就占324万石,漕船一万一千多驳,南粮北运,皆由此通过。如此水上交通要津,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商贾云集。公元1668年清康熙八年,郯城发生8.3级大地震,震波三百余里,窑湾也未能幸免。康熙十年,康熙皇帝下旨,令全国十多省明代旧官员带领族人到灾区开荒生产。这批来到窑湾投资建设的人,大多是饱读诗书的官宦名士,在他们的精心规划下,窑湾迎来了历史上的首次兴盛。鼎盛时期,全国有 18 个省的商人在此设立会馆和办事处,筑店经营,镇上建有两大当铺,30 余家钱庄,拥有银行、布庄等大的店铺作坊 360 余家。还有美、英、法、日等10个国家的商人和传教士在此经商传教,建有教堂、寺庙十多所。窑湾“陆路四方辐辏,水路舟楫连绵,市井喧嚣声迅达于数里之外”,到清末,已有“小上海”之称。

  窑湾三面环水。水美草肥,这既是古镇的资源,又形成了古镇独特的景观。数十万亩的湖面,既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又构成了一方宜人景致,“绿荫碧水,白苇红莲,千顷流金,鱼帆点点”。湖中生物、植物几百种,而最让人称道的是银鱼、青虾、河蟹等湖中“六鲜”。荡舟湖中,捕些鲜鱼,用湖水炖煮,不用添加任何佐料,便鲜香沁脾。到骆马湖吃湖鱼,是古镇人招待客人的“招牌菜”。

  并蓄南北 含蕴东西

  昔日“商旅云集百物备,十里能闻闹市潮”的景象,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淡去,而如今留存的古建筑群就是历史最直观的见证。

  窑湾镇辖21个行政村,6.5万人口,行政区划面积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万亩,水域面积6.5万亩,早在楚汉战争时期,就是军屯之地,千百年来一直是军事、政治特区。清道光二十一年,举人臧纡倩为了防外侵敌人,在窑湾建筑军事设施——奇门遁甲八卦迷宫阵,设二十一个炮楼、八方炮台、2米高土城墙、10米宽壕沟和吊桥,统一由中央炮楼指挥。“S”形狭长青石街道,高楼密排,形成八卦盘中太极线。街里街外分两仪四门,在街心一声呼叫,声波回荡全城五里都能听到,如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窄窄的青石板地面,两边店铺青砖、青瓦、飞檐、翘脊、红柱,统一色调建筑,街道弯曲很难辨别街道方向;街道两边楼檐伸出,只留下一至两米宽天空,很难辨别出星斗时辰,外敌入侵难辨方向,便于防御。“西由街心又转南,檐牙相接一线天;市招飘摇遮晴日,无怪行人肩并肩”,这首诗很能反映古镇建筑特色。

  如今古镇的遗存建筑多建于明清,是各地建筑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晶。因为古镇人来自全国各地,故而建筑融南方的“玲珑精巧”与北方的“四合方庭”为一体,因水而建的格局既保有小桥流水的温婉,酷似江南,又带着四合院的痕迹,显现出北方建筑粗犷豪迈的雄浑大气。间或还有西北的窑洞,大草原的蒙古包的特点,“前店后坊”则体现出当时的商业形态。乾隆皇帝在公元1765年第四次微服南巡到窑湾住在天后宫(福建会馆)。他看到天后宫东西花厅建筑幽美,江西会馆戏楼玲珑秀丽,于是绘下图纸带回北京,据说现在中南海西花厅和圆明园戏楼都是仿照当年窑湾绘图纸所建。

  此外,清末时期,外国洋行、传教士的到来,也给窑湾的建筑留下了一些西方痕迹。美英法等10个国家商人和传教士在此经商或传教,建有教堂庙宇10多座,当时苏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就建在窑湾,这座宏伟的欧洲哥特式建筑占地18000平方米,由主教堂(又称“大教堂”)和修女教堂(又称“小教堂”)两部分并建,有楼房百余间。

  市井百态 中西交汇

  随着码头经济的发展与移民文化的植入,窑湾发展到清朝时,经济繁荣昌盛,文化基础雄厚,社会安定。有全国各地的商人到窑湾来经商,形成了以山西会馆、福建会馆、苏镇扬会馆、江西会馆、山东会馆、安徽会馆、河北会馆、河南会馆八省会馆为中心的商贸经济,同时洋买办美孚石油公司、祥记英美纸烟煤油公司等进入窑湾,手工制造与服务业日益发达。清末民国初期,窑湾成为苏北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窑湾的拉纤号子,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窑湾的夜猫子集生意红火,远近闻名;窑湾“三宝“(绿豆烧酒、甜油、云片糕)声名远扬,个个堪称一绝……

  紧邻京杭大运河和骆马湖的古镇窑湾,在土文化与水文化的共同孕育之下,形成了既具深厚底蕴又灵动通透,既个性鲜明又极富包容的独特品格。

  千年古镇重焕青春

  明清时期的窑湾可谓盛极一时,一位古建专家曾说过,那时的窑湾,三个周庄也赶不上。2007年,该镇聘请了东南大学专家编制了《窑湾古镇保护规划》、《窑湾古镇具体地块规划设计初步方案》和《窑湾古镇旅游规划与重点地段修复性详规》,根据规划,按照“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开发原则,全面推进古镇开发工作,成功打造了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民俗史话馆、大清邮局、东西当点、北门锁钥等一批精品景点, 经过不断努力,窑湾的旅游效应正在日渐显现,每逢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来古镇观光的游客都在2万人以上。历经沧桑的窑湾古镇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上一篇 : 国庆机票上涨 建议9月中旬出行最划算 下一篇 : 中秋旅游到日照桃花岛去
  • 相关阅读

    @2005-2018 闽ICP备2020019188号-8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