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被称为端五、端阳、重午、天中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节日。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一般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战国时代的楚国诗人屈塬。近代着名学者闻一多的《端午考》则认为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祭祀图腾——龙的活动日,即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将各种食物用树叶包裹,扔向水里,并在急鼓声中划着装饰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竞渡,后来此项活动演变为吃粽子和赛龙舟。其后又有学者提出端午节是由远古越人(今浙江绍兴一带)的新年演变而来的说法。那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一: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塬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二: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塬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的由来说法三:
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