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预警信号
干旱预警信号(一)干旱橙色预警信号含义为干旱指数等级为三级,中度干旱,且干旱将持续。部分稻田不能保持水层;旱地作物出现枯萎;水库蓄水明显减少,少数水源紧缺地区出现用水紧张。干旱橙色预警信号发布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启动抗旱措施;
2、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二)干旱红色预警信号含义为干旱指数等级为四级以上(含四级),重度干旱,且干旱将持续。部分溪流、鱼塘干涸,中小水库水位接近死库容;大量稻田干裂,旱地作物枯死失收;城镇出现用水紧张。干旱红色预警信号发布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气象部门24小时待命,随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2、加强水资源调节力度,控制小水电站的发电用水,确保城乡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3、农业部门应当根据旱情、农时,及时组织补种、改种。
《气象干旱等级》是2006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8个气象国家标准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布的用于监测干旱灾害的国家标准,这将结束中国气象干旱监测和评估技术方法多,各地和各部门所得出的干旱等级不一致的历史,标志着中国今后在气象干旱监、干旱影响评估等方面有了统一标准,气象干旱监测技术和评估方法将实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干旱监测和评估将有章可循。干旱指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而形成的一种气象灾害。干旱问题十分复杂,涉及的面也很广,可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以及经济社会干旱等。干旱作为一种由气象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具有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干旱的频繁发生和长期持续不但会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短缺、荒漠化加剧、沙尘暴频发等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是一个旱灾频繁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干旱灾害较其他自然灾害影响范围广、历时长,对农业生产影响也最大。严重的旱灾还影响工业生产、城乡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尤其是经常受旱的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形势日益严峻,并已成为制约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气象工作者对干旱成因、致灾机理、监测技术与指标、干旱影响评估方法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成功地研制或移植了降水量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指数、相对湿润度指数、土壤湿度干旱指数和帕默尔干旱指数等干旱监测指标与方法。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大、各种干旱监测指数的适应范围不一样,各级气象部门技术力量发展不均衡,在使用干旱指标方法、划分干旱等级和监测、评估干旱发生和影响时,往往各地存在很大差异,无法进行时空比较,难以满足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的需求。
干旱《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规定了中国范围气象干旱指数的计算方法、等级划分标准、等级命名、使用方法等,并界定了气象干旱发展不同进程的术语。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规定了五种监测干旱的单项指标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五种单项指标为:降水量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指数、相对湿润度指数、土壤湿度干旱指数和帕默尔干旱指数。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以标准化降水指数、相对湿润指数和降水量为基础建立的一种综合指数。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五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1.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 2.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 3.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4.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 5.特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橙色预警
标准
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工作;2.有关部门启用应急备用水源,调度辖区内一切可用水源,优先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3.压减城镇供水指标,优先经济作物灌溉用水,限制大量农业灌溉用水;4.限制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限制排放工业污水;5.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红色预警
标准
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防御指南
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和救灾工作;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远距离调水等应急供水方案,采取提外水、打深井、车载送水等多种手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牲畜饮水;3.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缩小或者阶段性停止农业灌溉供水;4.严禁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暂停排放工业污水;5.气象部门适时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
湖泊干涸干旱的最直接危害是造成农作物减产,使农业歉收,严重时形成大饥荒。在严重干旱时,人们饮水发生困难,生命受到威胁。中国西北一些地区因经常发生干旱,人畜饮水极端困难,被迫进行人口大迁移。在以水利发电为主要电力能源的地区,干旱造成发电量减少,能源紧张,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在干旱季节,火容易发生,且难以控制和扑灭。事实上,大多数火灾,特别是大的森林火灾都发生在干旱高温季节。旱灾还常常带来蝗灾的发生。这在古代中国特别严重。在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造成沙漠化,使土地资源遭受极大的破坏。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旱灾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因为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要占全部自然灾害粮食损失的一半以上。据1949年-1998年47年(缺1967、1968和1969年)的资料统计,中国年均受旱面积3.28亿亩,其中成灾面积1.33亿亩,中国平均每年因旱损失粮食117亿公斤。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气候异常、可用水资源减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后对干旱的敏感度提高等综合因素作用,中国旱灾损失呈发展趋势。1986-1998年13年中有6年发生重旱,年均因旱损失粮食达195亿公斤。干旱在中国一年四季都会发生,而且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潜在危害大。严重的旱灾不仅对农业生产影响大,而且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恶化人们生存条件。据统计分析,中国受旱面积50年代为1.7亿多亩,90年代年均3.64亿亩,因旱损失粮食50年代年均43.5亿公斤,90年代年均为195.7亿公斤。干旱始终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
应对措施有灌溉条件而未灌溉作物要及时灌溉,浇过水的麦田,应及时划锄保墒,防止土壤板结、开裂,以免跑墒。无灌溉条件的田块要进行保墒,确保农作物安全越冬及返青对水分的需求;有一次降水过程,应抓住有利天气条件,组织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对于严重缺水的城镇和农村,采取应急送水等措施,确保城乡群众饮水安全。根据现有水资源,做好用水规划,保障工农业供水安全。向干旱受灾地区提供实用技术和创新产品服务,筛选以小麦抗旱减灾技术为主的50套抗旱减灾实用技术和产品,编成手册送到抗旱减灾一线、农村基层;在门户网站设立抗旱减灾专栏,开展远程专家技术咨询服务,同时利用星火科技12396服务热线和农村信息化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抗旱减灾咨询和科技服务;组织多学科专家特别是小麦抗旱及人畜饮水保障专家深入田间、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成立由农、林、水、气等领域专家组成的抗旱减灾专家组做好旱情诊断、抗旱减灾应对技术指导及决策咨询服务;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实施的节水农业、粮食丰产、农村饮水、保护性耕作、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重大科技项目示范基地,加强对抗旱减灾水源合理调配、应急水源建设使用及作物抗旱的科技服务;针对干旱受灾重点省区的一线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推广成熟技术,开展应急技术开发,为一线抗旱工作提供持续有效的科技支撑。
发布地区发布时间级别深圳2007年12月14日干旱预警信号连挂七天辽宁2007年06月20日干旱橙色预警信号安徽省2009年02月06日红色干旱预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