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
倒春寒一般意义上的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在气象学中,“倒春寒”最早来源于农业,主要指真正的春天(通常人们将进入3月作为春天的开始)平均气温超过10℃以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的前暖后冷,并造成大范围地区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
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都易造成倒春寒。发生“倒春寒”时,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下雨下雪,有时持续时间长达10天至半月。“倒春寒”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或使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中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冬季寒冷干燥,由于天气转暖以后,人们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出现下降,会经受不住突然袭来的冷空气的刺激,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倒春寒”可能会使流感、流脑、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多发。
“倒春寒”中的花木倒春寒的标准是根据农作物明显受冻害的临界值确定的,也就是根据气温持续偏低的程度,2~4月每个月的标准不同。
倒春寒的一般标准为:日平均气温≤12℃,维持期≥3天,不利于秧苗生长。如果降温伴随着阴雨,危害会更大。
南方各地春播时间与北方不同,倒春寒的时段与强度指标也稍有不同。以云南为例:
云南省各月的标准为:(1)2月标准: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5℃;或有一天最低气温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5.9℃(负距平是对月平均气温或月平均最低气温而言的)。(2)3月标准: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6℃;或有一天最低气温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5.7℃。(3)4月标准:连续4天日平均气温滑动平均值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7.5℃;或有一天最低气温出现负距平绝对值大于等于7.2℃。
倒春寒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不仅中国存在,日本、朝鲜、印度及美国等都有发生。中国春季(3月前后)是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其间常有从西北地区来的间歇性冷空气侵袭,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即形成“倒春寒”。一般来说,当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2℃以上,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倒春寒。而冷空气南下越晚越强、降温范围越广,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
对农业的危害
在农业生产上,“倒春寒”仍属春季低温阴雨范畴,但因为在出现时间上偏晚,因此危害性更大,在农业上也将其区别对待。早春农作物播种一般分期分批进行,一次低温阴雨过程仅危害和影响一部分春播春种作物,且早春低温阴雨多数是在春播作物的针芽期、大多数果树还未进入开花授粉期,其对外界环境条件适应能力亦较强。一旦过了“春分”尤其是清明节之后,气温明显上升,春播春种已全面铺开,秧苗进入断乳期,多数果树陆续进入开花授花期,抗御低温阴雨能力大为减弱,若这时出现倒春寒天气,会造成果树大面积烂秧、死苗;果树开花坐果率低;棉花、花生等喜温作物烂种死苗;油菜开花受粉异常,及角果发育不正常,降低产量;影响小麦孕穗,造成大面积不孕或籽实质量低劣等农业危害。
对健康的危害
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受到“倒春寒”影响的行人“倒春寒”现象可能引发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热平衡的能力较差,其循环系统很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刺激。春季气温骤然下降后,老年人的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兴奋度增高,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使血流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由于老年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可能发生血压突然升高、脑梗塞、脑出血或心肌梗死。另外,天气突变会引起地球磁场的改变,诱发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可能诱发风湿性关节炎早春时节,一些爱美的年轻女士早早穿起裙子。但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刺激较为敏感,遭受冷空气袭击以后,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酸痛等症状,久而久之,容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炎。曾有调查报告显示,突尼斯妇女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裙子,即使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也是如此。因此,70%的突尼斯妇女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可能引发呼吸系统传染疾病由于早春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倒春寒”气温突变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会受到直接影响,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造成流感、腮腺炎等传染病流行。在冬春交替的季节,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气管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
农业预防
1.农业生产预防①掌握倒春寒发生规律,及时收听天气预报并加强“倒春寒”期间的农作物的保护措施。要抓住天气演变过程中的“冷尾暖头”抢晴播种。一般当日平均气温到达12°C、最低气温不低于5°C,播后有3~5个晴天(每天日照在3小时以上)就有利于早稻播种育秧。②加强田间管理,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对早稻秧田进行科学排灌,在倒春寒到来时进行深水护秧,采取“夜灌日排”、“晴排雨灌”,调节秧田水热状况。③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温室蒸汽或无土育秧,使整个早稻育秧过程完全在人工控制下,少受“倒春寒”天气影响,保证培育适龄壮秧。2 花木栽培防治“倒春寒”天气易使月季、雪松、龙柏、女贞、桂花、紫薇等植物的生长和发芽受到影响。花木减轻“倒春寒”危害的技术一般有:浇水:待“倒春寒”过后,抢冷尾暖头,采取窨灌、漫灌、浇根等方法,对受冻害、冷害、寒害等较重的花木灌一次水,用水缓解低温的危害。培根:结合春季除草,在花木行间、株间进行浅中耕,对根部进行培土。乔木、半乔木、培土高度为4-6厘米,绿篱、灌木、藤本植物花木培土高度为2-4厘米。通过中耕培土提高根际周围土壤温度,减少“倒春寒”对花木的影响。施肥:冻害较轻的花木可每亩施尿素20公斤,另加三元复合肥20公斤;冻害中等的,除了施用化肥外,还应每亩施有机肥(如人畜粪尿、厩肥等)15担以上;冻害较重的,还要每亩加施有机肥25担以上,并施用矮壮素、生根壮苗剂、磷酸二氢钾等2-3次,可隔5-7天根外喷施,以促进其快速恢复生长。防病:花木受冻后,抗病能力下降,病菌容易侵染,低温引起的病害主要有疫病、炭疽病、纹枯病、菌核病、溃疡病、病毒病等,可用乙蒜素、三唑酮、多菌灵、碘制剂等加腐殖酸、氨基酸、活性酶、微量元素叶面肥进行防治,若病害较重时,可隔5-7天喷一次,连喷3-4次。
健康预防
2010年哈尔滨“倒春寒”大雪预防因“倒春寒”使人产生的不适,特别是对有慢性疾病的老人、体质虚弱、免疫力不佳的成人或儿童,有以下措施。一、当气温骤降时注意添衣保暖,特别要注意手、口、鼻部位的保暖;二、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但是春季气温一冷一热,心脑血管病人容易发病。老年人要尽量减少出门次数,外出戴上帽子减少头部血管受到冷空气的刺激。高血压病人要注意正规持续用药。三、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四、“倒春寒”期间多食些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多吃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等;五、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 六、保证室内及时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七、多喝水,保持血流畅通,预防呼吸道疾病。 哮喘病人需特别关注天气变化,根据天气预报做好应变准备,注意保暖,出门戴口罩,减轻天气因素对身体的影响。
1998年4月,新疆发生“倒春寒”天气,多地区农业受到影响。
2003年3月,贵州遭遇“倒春寒”天气,引起贵州大范围强降温,铜仁万山降至―2.5℃,多处农作物受到影响。
2010年4月,哈尔滨发生“倒春寒”现象,遭遇50年来最大降雪,市区持续降雪量达到28.8毫米,日降雪量为1961年以来最大值。哈尔滨的交通运输、能源供应、通讯设施、农业生产以及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2010年4月,西安遭受“倒春寒”,各种蔬菜水果普遍涨价,樱桃卖至95元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