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是三伏天的开始,这时候天气还不会太热,那么2017年入伏是哪天呢?要是你也不清楚的话,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2017年入伏是哪天吧。
2017年入伏是哪天
2017年入伏时间:2017年7月12日
2017年从7月12日入伏(夏至三庚入伏),中伏从7月22日开始,8月10日结束,中伏20天,三伏天共计40天,8月21日出伏。
2017入伏时间怎么算
就像是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一样,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又分为一伏、中伏和末伏。但是三伏天并不是固定的日子,它要用中国农历的节气和农历的日期推算出来。为了解三伏天的算法,有必要先了解中国农历的天干地支纪年法。
中国传统农历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也就是每一个日子,都用天干和地支交叉排列标识。天干包括10位元素,即:甲、乙、丙、盯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地支包括12位元素,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u第一声)、亥。农历中的每一个日期都有天干地支标识,比如某一天标为甲子日,第二天就是乙丑日,第三天是丙寅日;就这样一直推演下去。
相关阅读:入伏有什么习俗
民间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据说与节气和那时菜农生产技艺有关:农业落后,也没有暖棚设施,没有更多夏令青菜供应百姓,夏至数伏时正是蔬菜青黄不接断档之时,也因伏天时特炎热,汗流浃背的人们都愿在此时弄些简单少油又清淡爽口的饭食,所以就衍生出伏天吃饺子、面条、烙饼的食俗。
饺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饺子最初称“馄饨”。据史载: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一书中就记述一种馄饨食品:“今云馄饨,形如偃月,天下之通食也。”近年在吐鲁番一个唐代古墓里出土的木碗中就发现了十多个饺子,其形状跟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到清代时吃饺子称为煮饽饽,《燕京岁时记》上云:“每届初一,无论贫富人家皆以白面做角食,谓云煮饽饽。”以上可见吃饺子历史之悠久。
饺子也叫“伏(福)贴”或“贴伏(福)”饺子,“伏”与“福”谐音,有纳福吉祥富贵之意。
对于2017年入伏是哪天,小编已经为大家做出了回答,现在大家应该清楚了吧,希望小编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