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现象。2016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是大家目前都比较关心的。对此,关于2016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2016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厄尔尼诺易导致暖冬,南方易出现暴雨洪涝,北方易出现高温干旱,东北易出现冷夏。比起单纯的气温变化,极端天气更容易引发危险。
从中国气象局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持续了20个月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正处于快速衰减过程,预计将于5月结束。但是,由于大气对厄尔尼诺的响应一般具有滞后性,在6月至7月的梅雨季节,大气对于厄尔尼诺的响应可能会进一步显现或放大,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专家提醒,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偏多、涝重于旱将是主要特点。
南方主要流域降水偏多 与厄尔尼诺影响有关
我国自去年11月发生罕见冬汛之后,降水仍主要集中在南方,特别是3月21日入汛以来,南方出现了12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从降水的空间分布来看,西北地区东部、东北中东部、江淮至华南北部及西南地区东北部降水偏多;而同期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大部、黄淮大部、华南南部部分地区、新疆西南部及西藏西北部降水偏少。
异常降水对我国主要流域影响显著。国家气候中心对2016年华南前汛期开汛以来10大流域雨情进行分析发现,截至5月第一候,除海河和淮河流域较常年同期偏少外,其他8大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辽河、松花江、珠江、东南诸河和长江流域降水分别偏多75.5%、62.5%、31.2%、29.9%和28.4%,西南诸河、西北诸河和黄河流域降水分别偏多22.0%、13.6%和1.3%。与历史上另外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次年的同期状况相比,珠江、长江、西南诸河和辽河流域降水均偏多,而海河、黄河和海河流域降水偏少。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首席专家周兵指出,南方地区持续强降水的频繁发生与厄尔尼诺有一定的联系。受厄尔尼诺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南,来自热带太平洋的水汽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偏多,为强降水过程频发提供了水汽条件。
厄尔尼诺事件快速衰减,将于本月结束
监测资料显示,当前厄尔尼诺事件已进入快速衰减过程。2016年4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指数为1.1 ,较3月下降0.6 ;截至4月,海温累计距平29.7 ;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已持续了20个月。
周兵指出,不同国家、机构采用的监测目标区域、滑动平均技术、海洋同化资料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监测结果。到目前为止,国外主要机构尚未发布此次厄尔尼诺事件结束的具体信息。国家气候中心早在3个月前就预计厄尔尼诺会在5月结束,从目前情况来看,预测结论与厄尔尼诺事件实际衰减进程基本一致。
厄尔尼诺现象是什么意思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 Niño),又称圣婴现象,南方涛动。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用以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近年来出现的超高气温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增强有关。但是现在这一自然现象的强度开始减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专家预测,厄尔尼诺现象的减弱会导致部分地区气温下降。
厄尔尼诺现象的减弱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凯文特伦伯斯的数据可以看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在减弱。去年海洋温度的峰值记录在十一月。研究人员认为,“今年的气温峰值出现在三月就意味着这次的厄尔尼诺现象快要结束了”。
尽管有时海水还会升温,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气温还是开始逐渐下降。但是2016年大概不会像2015年那样那么热。特伦伯斯认为,“大概不会出现破纪录的超高气温了”。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2016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应该都清楚了,身边的朋友需要了解的话可以互相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