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上旬到中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迎梅雨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5月中旬,为期约半个月。在这
每年大约5月下旬至6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大约到了6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
由于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以致锋面停留在江淮地区。
“梅雨”一词的由来
它源于中国的一个气象名词。梅雨,在古代常称为黄梅雨。历史上所称的"黄梅雨"通常是指"梅"节令内的降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群众习惯上取"芒种"节气为梅节令,此时正值梅熟时节,因此也叫"黄梅"。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 可见,"梅雨"或"霉雨"的称谓由来已久,它开始在中国流传,至少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