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将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西藏,因大自然的格外宠爱,因独特历史文化的千年渗透,吸引着无数向往的心。这里有神迹:雄奇壮观的布达拉宫,日日被信徒膜拜的大昭寺;这里有凡世:热闹的八廓街,淳朴的藏家人;这里有奇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圣湖纳木措、神山冈仁波齐……
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了西藏无与伦比的旅游资源。数据显示,西藏可供旅游者游览的景点达到近300处,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全西藏的旅游资源分布格局。然而,过多的纷扰也许会成为这方神域的负担。如何分享西藏的美,又不打扰它的宁静?
西藏首次对景区旅游承载力进行测算
珠峰金顶
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是大自然的刀工神斧之作,也成为世界各地登山爱好者、游客趋之若鹜的旅行目的地。然而,过多的来客量也考验着珠峰景区和环境的包容度。为有考量地、科学地估算珠峰景区的接待能力,近日专家对当地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初步测算,结果显示:Tebc=12000(人/天),即珠峰每天的理想接待人数为1200人。这是西藏首次对典型景区旅游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进行研究,在西藏同一研究领域内具有原创性和先进性。
同样接受了测算的还有拉萨市内的大昭寺景区,结果为Tebc=10000(人/天)。
科学的数据是有关方面采取措施,保护景区、尤其是景区不可再生资源的前提和支撑。爱西藏,首先要保护它。
西藏对热门景区实行淡旺季门票和限流政策
布宫的红墙
事实上,西藏各地的热门旅游景区已经在有序、有度接待游客方面有了一些举措。
“五一”小长假后,西藏也已渐入旅游旺季。5月1日开始,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白居寺、巴松错四大著名旅游景点将实行旺季价格,价格上调一倍。
据统计,布达拉宫去年迈入“国家5A景区”后共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1万人次,占西藏旅游接待总人数一成。每年5月至10月是西藏的旅游旺季,为了尽量减少游客对布达拉宫土木结构建筑的人为损害,又尽可能满足游客的观光需求,每天参观人数限定在4000人次以内,规定每20分钟时间允许大约100人进入,宫内参观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
保护文物,就是珍惜历史
维修完成的拉萨大昭寺金顶
除了西藏无与伦比的风景,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将这片土地“人格化”,使它美得丰满而有气质。
藏文化枝蔓中,宗教文化是最为粗壮的一枝。现在的西藏境内,各教派庙宇星罗棋布,由此衍生的宗教建筑、物件、景象,以及随处可见的僧侣,也昭示着这里信仰的自由生长。
位于拉萨市老城区的大昭寺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尼泊尔尺尊公主而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将大昭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样一处承载了历史传说和宗教价值的寺庙也成为了信徒和游客必去之地。
在满足信众心愿,尊重他们的信仰需求,与保护大昭寺的环境与寺庙文物之间,必须有一个平衡点。除了根据测算结果合理安排疏导游客外,及时科学的修缮工作也必不可少。
近期,大昭寺就开展了综合性保护维修工程,以恢复大昭寺的原貌,更好地保护大昭寺本体和寺内文物的安全。目前正在进行的维修保护工作主要包括金顶维修工程、壁画保护工程、安防消防和排水系统改造工程、唐蕃会盟碑保护与千盏灯殿改扩建工程。其中仅金顶维修工程总耗资就达1.6亿元。
布达拉宫的“橙衣天使”
重点景区的除大型修缮工程外,日常的保护也必不可少。
布达拉宫里,由于酥油灯、焚香炉等火源较多,消防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历史上布达拉宫曾发生过4次火灾,遭受过两次雷击。
为消除火灾隐患,在经过与信众沟通和并取得同意后,布达拉宫的消防队在山下设立了“酥油灯集中点供处”。目前,这一做法已推广到西藏自治区的各主要文物保护单位。
每天,布达拉宫开放前,消防队员们都要对宫内的酥油灯、焚香炉、照明灯具、电源线路等实行专人监护;闭宫前,要对用火、用电和防盗情况进行“查库”,酥油灯芯要一根一根取出,香灰要用手触摸确认熄灭。
纳木措综合服务区今年开建
纳木措综合服务区效果图
旅游业发展中,景区的维缮保护和景区配套设施的完备是西藏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两大要素。为在保护资源的同时,当好“主人”,当地旅游业界采取了很多举措。
比如,纳木措以其独有的高原湖泊风光,成为每位进藏游客旅游的必选之地。纳木措国家公园那根拉垭口沿途观景台正式开工建设,预计8月中旬完工并投入使用。作为景区整体发展中的一环,纳木措综合服务区今年也将开工建设。
建成后的纳木措综合服务区有服务区、购物区和展示区三个部分。内设有游客咨询、急救、氧吧、导览、集散等中心。届时,游客在综合服务区内的候车大厅休息后便可以换乘景区大巴车进入纳木措景区进行观光游览。设立的休息导购区可以供回程游客休息、购物等。此外,将对景区内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导游水平。
西藏旅游业务网上交易实现“一条龙”
做好了大餐,摆好了碗筷,接下来就是招揽客人。为引导西藏旅游业与现代信息化接轨,“西藏旅游目的地营销信息服务平台”近日开通。
相比同类旅游信息服务或电子商务网站,这个平台研究开发了汉、英、日三种语言,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西藏旅游目的地营销平台”,在西藏首次实现了旅游业务的网上交易,搭建了西藏旅游的宣传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 (资料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