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许多人都会感觉到呼吸时气不够用或者感冒的次数增多,还有不少人出现了嗜睡、反应迟钝、疲劳乏力、精神不振、胸闷、气短、头痛等症状。健康专家指出,以上这些症状的出现,固然跟换季的时候人们对外界的反应有关,但另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气温降低,人们呆在封闭空间里的时间过久,人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疾病,甚至还可能危及生命。
现实生活中,人们为抵御冬天的寒冷,许多家庭常常关门闭窗,使得室内空气得不到更换和补充,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室外活动的机会也随之减少。这样一来,导致了身体的缺氧,尤其是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使大脑长期缺氧,出现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等现象,重则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各种疾病。
另外,我国很多地区的居民还有冬天生煤炉或炭火取暖的习惯,这也容易产生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不仅会带来各种疾病,而且更严重的还会危害生命。
据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的耗氧量占人体总量的20%,若氧气供应中断,大脑的活动立即终止。一个正常成年人稳定的呼吸量是1次700-1000毫升,肺连续性的吸入氧气,通过气体交换,储备新的活力。心脏和肺把氧气不停地送往身体的每个细胞,通过氧气的供应,维持人体生存。血液中氧气的增加,意味着搬运氧气的红血球增加,即血液量增加,人也相应会感受到身体的轻盈,充满活力。
缺氧的原因及后果
氧气同阳光一样,是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然而,如果处在缺少氧气的环境里,或虽然环境中不缺氧,但由于自身的生理、病理原因不能摄入足够需要的氧气,或对于吸入的氧气不能充分利用,就会导致人体缺氧。
缺氧的一般症状,是乏力、眩晕,食欲不振,面色苍白。严重缺氧或急性缺氧则表现为呼吸困难,皮肤紫绀,意识丧失,甚至昏迷。
正常的氧代谢是从呼吸系统的通气、气体交换开始的。呼吸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造成气体交换不充分,使肺通气、肺循环不能正常进行,从而使血氧的运送过程受阻,引发缺血性缺氧和瘀血性缺氧。
生理性缺氧主要是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性老化而导致供氧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血管发生退行性变化,肺组织不断纤维化,造血功能降低,各种生物酶活性降低,细胞分化与再生能量降低。这些都直接影响人体对氧的摄入和利用。
正常情况下,大气中的氧含量是20.9%。如果低于此标准,就是缺氧环境。环境性缺氧现象多出现在密闭空间例如:密闭的写字楼、温室、地窖、冷库、地下管道、船舱等 ,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而没有补充或更新的缘故。因此,人们要有明确的环境性缺氧意识,在进入密闭空间以前,一定要进行检测。还要注意高原、高空的空气稀薄造成的环境性缺氧。
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缺氧,都会改变机体的机能和代谢状态。缺氧直接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出现智力和视觉功能紊乱;缺氧引起能量供应不足,导致组织细胞的酸中毒或碱中毒。缺氧后果的严重程度,同缺氧的持续时间有很大关系,若长期缺氧得不到纠正,对缺氧耐受力较强的器官也会发生病变。医学专家建议:在自然供氧不足的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合理、有效地利用制氧、供氧装置来吸氧,不但能迅速缓解供血不足和通气障碍引起的缺氧症状,还可预防缺氧引发的器质性病变和各种高原反应。
开窗睡眠可防“冬季缺氧综合征”
寒冷的冬季,为保持室温,很多家庭常常门窗紧闭,尤其在夜晚更是如此,其实这并非良策。
冬季人们在室内活动时间长,加上通风不良,室内空气污浊度高,所以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据测定,在一个10平方米的房间里,如果门窗紧闭,有3个人在室内看书,3个小时后,房间内二氧化碳增加3倍。细菌增加2倍。灰尘增加9倍,还发现其他物质20余种。冬季开窗通风是提高室内空气清洁度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据研究观察,室外气温在8℃10℃时,打开相当房间面积1/50的窗户通风30分钟,可使室内空气中的细菌污染率降低40%;外界温度在零下3℃9℃时,打开同样大的通风窗通风10分钟,室内细菌污染率能 降低65%。
冬季气温低,人们呆在封闭空间里的时间大大增加,又不注意通风换气,室内空气不能及时更换和补充,空气质量下降,加之冬季人们室外活动的减少,身体缺氧时有发生,专家谓之“缺氧综合征”。缺氧时间过久,人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适,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据检测,通常在氧气较好的地方氧气浓度为21%左右,密闭卧室经过人们一夜睡眠后,氧气浓度会降到17%-19%,甚至更低。开窗通风是预防“冬季缺氧综合征”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如室温过低,不适于睡眠全过程开窗通风的,也可在睡前通风一段时间,关好窗户,再上床睡眠。
另外,有的老年人因天冷怕寒,冬天睡觉时总爱多穿些衣服。殊不知,这样做很不利于健康。人在睡眠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减慢,大脑、肌肉进入休息状态,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肌肉的反射运动和紧张度减弱,此时脱衣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劳,使身体的各器官都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于人体皮肤能分泌和散发出一些化学物质,此时若和衣而眠,无疑会妨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汗液的蒸发,衣服对肌肉的压迫和摩擦还会影响血液循环,造成体表热量减少,即使盖上较厚的被子,也会感到寒冷。因此,在寒冷的冬天也不宜穿厚衣服睡觉。
而在寒冷的情况下,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血栓的人;有过心肌梗塞、脑溢血等病的老人;有哮喘、气管炎的病人由于血管窄,血液供氧困难,身体每天都在缺氧。轻一点会引起头晕、胸闷,重则引起心绞痛甚至脑中风,危及生命。这些危险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每天吸取纯度在99.5%的氧,就可以很有效的保护身体了。
现在市面上流行一种便携式的制氧器,具有体积小、易操作、好携带、产氧快等特点,是家居供氧的新方法。
来源天气查询:http://www.yunzhuan.com/tianqi/转载请注明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