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至爱”的鸳鸯、菠萝包,甚至豆豉、虾酱、麻雀牌的制作技艺;中国传统武术如太极及咏春;客家话等方言,均有机会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由10日起,就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拟备的建议清单,咨询公众4个月。市民可就清单上5大类别的477个项目发表意见,康文署预计有关的咨询工作将于明年初完成。
根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于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各缔约国应在小区、群体和相关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下,确认和确定境内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香港康文署于2009年8月委聘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研究中心进行全港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普查工作小组就700多个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地考察,并根据普查的调查结果,和参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的专业意见,拟备了一份建议清单,共包括5大类477个项目,供当局参考。
太极点心到印度教亮光节
5大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有21项,主要包括各地方言及宗族口述传说等等;表演艺术有33项,包括民间表演项目如舞狮、舞龙等;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的数量最多,共有291项,包括港人熟悉的传统节日如车公诞、太平清醮 /打醮等,甚至有少数族裔如印度教的亮光节及尼泊尔的提吉节,以及中国传统武术如太极及咏春等;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实践亦有6项。清单上最特别是传统手工艺,共有126项,包括各式酱料如豆豉、豉油等制作技艺,陪伴港人长大的茶楼点心、奶茶当然包括在内,鲜为人知的技艺如墓碑雕刻、麻雀牌,甚至拖网捕鱼等亦在清单上。
草拟数据将上网征集意见
香港康文署发言人表示,除了公众咨询,署方并会派员出席多个地区组织,包括18区区议会和乡议局的会议及简介会,亦会印发单张,和把草拟清单上载到康文署辖下香港文化博物馆的网站,并提供意见表,方便小区人士对建议清单发表意见,一同参与编制清单的工作。发言人指,公众咨询结束后,当局会整理收集到的公众意见,并就此再次征询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的意见。预计有关的咨询工作将于2014年年初完成,随后将可公布香港首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