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伏是哪天
所谓的署伏又叫三伏。而三伏分为初伏(头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
民间有“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谚语。暑伏天气要一个多月,古人把这段时间叫“三伏”。“三伏”是我国旧历中一年内最热时期的表达形式。由初伏(头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组成。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由于每隔10天有个庚日,所以一伏为10天,一般三伏共30天。10天后的第四个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主要根据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来时间的早、迟来确定。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庚日的“庚”,为天干序列中的第七位。“庚日”是指依据“天干地支记日法”中带庚字头的那一天,两个“庚日”之间正好相隔10天。
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常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白面、饺子又是平时难见的上品,所以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
历年数伏
年代 夏至日 数伏开始日 中伏天数 立秋日 末伏开始日
2012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2013年 6月21日 7月13日 20天 8月7日 8月12日
2014年 6月21日 7月18日 10天 8月7日 8月7日
伏天的到来就意味着一年当中最为炎热的气候阶段来临。建议网友们既要注意防暑降温,还要当心家中的物品发生霉变,需加强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