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补贴标准2013年
为减缓夏季高温影响我国各大省市开始发放高温补贴标准2013,根据高温补贴标准2013规定每人每月可收到至少150元津贴。
高温补贴就是“夏季防暑降温清凉饮料费”。为保证炎夏季节高温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对企业在职职工会发放夏季清凉饮料费。每年该笔补贴的发放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开支列入职工福利费。
高温补贴标准2013实行情况:
信阳市交警协管员:每天补贴一元六角
环卫工:没有高温补贴,仅发放一些降温药品
建筑工人:毛巾肥皂,算不算高温补贴?
河南高温补贴标准2013成为一纸空文,原因据悉有四:
第一,政策宣传不到位。在采访中,发现众多劳动者根本不知道有这项政策。既然这项政策已经被淹没在红尘,以逐利为目的的许多行业当然就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了。
第二,高温补贴标准2013不够细化。“劳动者在日最高气温达35℃以上的天气下露天工作,可享受企业发放的每人每工作日10元的高温补贴”,露天工作如何具体界定?35℃由谁监测?露天工作的界定没有具体标准即可争议,而35℃无人监测就等于没有标准。
第三,维权意识不够强烈。郑州市人社局劳动监察部门此前在媒体上回应,高温补贴政策实施5年来,他们从未接到过劳动者的投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在于“津贴钱数太少,劳动者不愿意冒着失业的风险来举报”。中国民众普遍维权意识不强烈,只要能生存,不愿太麻烦,长期中庸的思想,加上维权体制不健全,维权途径不畅通,因此也就没人愿意为了每天10元钱去得罪自己的老板或上司了。
第四,政策不带有强制性。既然政策不带有强制性,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此项政策能否得以落实,关键取决于相关负责人的良心办事了。良心无法监管,便会钻空子,打擦边球。
同样,将不常回家看望父母是违法写入法律恐怕也免不了空文的命运,别的先不说,就从父母爱子心切这个角度看,只要儿女没有犯什么滔天大罪,忤逆不孝,虐待老人,谁的父母又愿意因儿女没时间回来看望自己而与子女对簿公堂呢?
制定政策需深思熟虑,不仅动机要好,更要保证有令则行,令行禁止。制定政策法规并不难,难的是制定能落实的政策法规。
部分省市已经将高温补贴标准2013实行列为法律,若不实现补贴标准将定位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