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期间,当记者再次来到德阳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时,在地震中化作一片废墟的“福地缘”农家乐已变成了一座漂亮的两层小楼。被问起最近的情况,老板唐福地连说“没想到”:没想到震后几年村里变化这么大,没想到我的农家乐还能再恢复,更没想到现在的生意比以前更好。在绵竹,让人想不到的事情还有很多。在孝德镇的年华村“御酌酒家”,老板娘黄兰说,她的农家乐现在能同时容纳100多人就餐,收入和以前“已不是一个概念”……
重新开张的“福地缘”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让绵竹市沿山乡村旅游带上的数百家农家乐几乎毁于一旦,唐福地的“福地缘”也是其中之一。
老唐回忆,他在2006年借钱开起了“福地缘”,到2008年时已经小有盈余,可没料到地震摧毁了一切。当时他和妻子的心都跌到了谷底,经济来源断了,家里靠啥生活呢?最困难的时候,援建绵竹的江苏省有关部门给了他希望。由于老唐对古建筑颇有研究,而重建过程中又有不少项目涉及古建筑的恢复和新建,于是援建单位就让老唐干起了这一行,而且一干就是三年!虽然有了收入,可是老唐一直没忘他的农家乐。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老唐家的房子在2009年重建完成,他的老婆梁开兰于2010年重新撑起了“福地缘”。随着重建完成和农家乐渐入正轨,老唐又把全部心思用在了农家乐发展上。
说到这里,老唐指着屋里的八九张大圆桌说:“我这里现在能供近百人吃饭。”他随即又带着记者转到院子里,“以前的土院坝也变成了草坪,面积更大了,麻将桌也多了。天气好的时候或是节假日,客人们总能把我家坐满,遇上我们梨花节,连茶水都供不应求。”
从年画村到年画旅游村
田畴、林盘、篱笆、沟渠、河塘、水车……当记者走进孝德镇的年画村时,感觉简直身在画中。
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汶川地震让年画村和当地年画产业遭受了沉重打击。为了让年画产业发展得更好,让当地百姓实现可持续增收,绵竹市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在江苏省的援建下,把旅游业与年画产业紧密融合在一起,使震前的年画村发展成为如今的“年画旅游村”。
在震后新建的年画街坊,坐落着14座年画制作经营所。临街的展示区里,各式年画和年画纪念品琳琅满目,店后的制作坊里,年画技工们正向过往游客展示着年画制作的全过程。
目前,年画村已经拥有由年画广场、景观大道、年画博物馆、年画街坊、年画长廊等组成的年画产业基地,已经成为集观光、餐饮、休闲、体验、购物、传习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年画村里的农家乐
年画村与震前相比,除了交通基础设施及村民居住环境大改善外,还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那就是村里出现了很多农家乐,绝大多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在集中居住区里,村口“御酌酒家”的老板娘黄兰说,她震前一直在附近的纸浆厂上班,一个月的工资才几百块。现在,她的农家乐主营特色中餐,能同时容纳100多人就餐,“收入跟以前早已不是一个概念”。
除了农家乐,年画村里还有农家居,专供游客住宿。在“悟心居”,记者看到不大的庭院摆满了各式盆栽,屋里挂着精致的书画。经营者银美福说,客房由村里统一管理,游客只需到接待大厅办理相关手续,村里负责协调安排,“村里不向游客收取任何管理费用”。
年画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成效也很显著。越来越多的年画爱好者来此欣赏、购买年画,来此休闲度假的游客也会顺手买走几幅心仪的年画艺术品。目前,年画村从事年画相关产业的农户已经超过300户,年画产业产值超过3000万元。中国旅游报·第一旅游网 驻四川记者羽欣 白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