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天要注意什么
黄梅天就是梅雨天气,是南方夏季的到来,会出现的天气情况。像今年的话,下雨比较频繁的情况下,会不会提早进入到黄梅天以及黄梅天要注意什么?
出现这种多变天气的原因有二,一是近期地面气温较高。底层气温高,暖空气上升,上升过程中遇冷,大气层就极不稳定,容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另外,副高增强,大片暖湿气流活跃,北方又有冷空气输送过来,冷暖交汇,自然就要下雨了。
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目前由于黄梅天形势仍未建立,黄梅天的标准是副高脊线北跳到北纬20度,并稳定在10天以上。这时候,副高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雨日多,形成黄梅天。黄梅天常年平均入梅日为6月14日,出梅日为7月7日。
据市气象台预计:今年黄梅天汛期将以过程性为主,梅雨量偏少,170-230毫米(常年262.8毫米)。梅汛期由于冷暖空气均较强,降水集中度增加,主要灾害性天气为连续大到暴雨和局地强降水造成的内涝,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雷电、大风、冰雹等。
一旦黄梅天,剧烈性天气将明显增加。黄梅天要注意:杨梅将进入采摘期。市农作站提醒广大果农要抓住晴好天气,适时分批采摘。采摘后,要及时增施有机肥,恢复杨梅树石,增强树体的抗逆性。
黄梅天要注意:要及时做好单季晚稻秧田的田间管理,防止暴雨对播种和秧苗的影响,播种后要加强肥水管理,促使秧苗健壮成长。高温多雨季,要做好病虫害的检测预警和防治;雨停天晴时,气温回升快,还要谨防大棚内气温过高对作物造成的不良影响。
黄梅天要注意:人体的健康。气象专家介绍,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对天气的刺激比其他人反应更强烈。在湿热天气里易患上偏头痛、胃溃疡、脑血栓以及皮疹等疾病,医疗上称之为“气象综合症”。
统计数据显示:当湿度增高时,许多人会缺乏自控力,烦躁不安。同时随着气压的降低,人体的血压、血沉、尿量都会随之产生细微的变化,容易诱发相应的疾病。因此医生提醒市民,根据天气预报,心脏病、高血压等“高危人群”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或向医生咨询预防办法。
黄梅天到来的时候,一般会出现天气比较潮湿情况,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适宜吃些有助于祛湿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