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日专电(记者胡浩、张金萍)三大白血病之一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慢粒)被不少人认为是“不治之症”。然而,日前在京发布的《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疗指南》(2013版)指出,部分慢性髓性白血病病人如果经过规范治疗、定期监测,可在医生指导下实现长期停药,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
慢性髓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病人早期大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感觉劳累、原因不明的出汗、消瘦低烧等,不少患者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偶然发现的。数据显示,目前该病在我国发病率为0.36/10万人,发病年龄则多集中在45岁至55岁之间。
“慢粒虽然症状不典型,有的人得了病也不知道,但它也没有急性白血病那样凶险。”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沈志祥教授介绍,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起来以口服靶向药物为主。国外最新研究显示,长期规范用药治疗的病人中,39%可停药并实现临床治愈。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教授江倩介绍,在2013版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诊疗指南中,慢粒的治疗目标从2011版的“尽快达到更深的分子学缓解”提升为“尽快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以及更深的分子学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性治愈”。患者接受慢粒靶向治疗后,需在第3、第6和第12个月等重要时间点进行分子学反应监测,用更严格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检视疗效,一旦发现疗效不佳,出现耐药或不耐受等情况时应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更换治疗方案,减少疾病进展,确保患者的生存质量。
据了解,为提升血液科医生的慢粒规范化诊疗水平,完善临床诊疗流程,中国医院协会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还将通过在全国16个城市开展“中国慢粒规范化诊疗建设项目”,传递慢粒相关疾病知识,提高对治疗目标的正确认知,促进医患间的良好互动,最终使患者获得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
(胡浩 张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