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6月4日下午,在今年“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安徽省环保厅发布了全省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在公众普遍关心的空气质量方面,铜陵、黄山空气质量最好,而省城合肥空气优良率仅为87.2%,在16个地级市中排名最后。
15市大气环境达国家二级标准,较2011年增加1个
据全省环境公报显示,2012年,全省16个地级城市中有15个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淮北市;合肥市则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全省平均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6.5%,其中,铜陵和黄山为100%,合肥市则仅为87.2%,其余13个市均在90%以上。
同时,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079毫克/立方米,有15个市达到二级标准,合肥市则达到三级标准。
2012年,全省有黄山、池州、铜陵、滁州、宣城、蚌埠、芜湖和马鞍山等8个城市出现酸雨,其中黄山和池州市酸雨频率较高,分别为90.5%和79.7%。
巢湖环湖河流水质有好转2012年,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与2011年相比,淮河、长江、新安江水域水质无明显变化,其中:省辖淮河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省辖长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良好;省辖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为优;作为合肥市“大水缸”的董铺水库、大房郢及其他15座水库水质均为良好或优;11座湖泊中,高邮湖等7座湖泊水质状况良好,而升金湖等4座湖泊水质为轻度污染。
巢湖水环境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据公报显示,2012年巢湖平均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呈轻度富营养化,与前一年相比并无变化,其中西半湖较东半湖水质差,为中度污染及中度富营养化。
环湖河流中,柘皋河、裕溪河和白石天河水质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而南淝河、店埠河、十五里河、派河和双桥河水质仍为重度污染。
亳州、淮南、巢湖、明光饮用水水质差去年,全省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4%,较2011年上升2.3个百分点。
16个地级市中,合肥、淮北、蚌埠等14个市水源地满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而亳州和淮南则存在不同程度超标,淮南市三水厂水源地2月份氨氮超标0.30倍;亳州三水厂地下水源受地质影响氟化物出现超标,最高超标0.07倍。
6个县级市中,宁国、天长、桐城和界首等4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而巢湖和明光市则存在不同程度超标:巢湖市水源地总磷和铁出现超标,最高超标为0.80倍和1.03倍;明光市南沙河水源地8月份高锰酸盐指数超标0.08倍。
噪音污染有好转,夜晚比白天“吵”今年的环境公报中,城市区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为亳州和池州,较2011年增加1个;而声环境轻度污染的城市则由前一年的5市减少至马鞍山和滁州两市;合肥、芜湖、铜陵等11市声环境为较好,只有蚌埠为中度污染,排名垫底。
道路交通噪声方面,状况好的城市有15个,而阜阳则为较好,噪声最低为宣城市,级别为57.0分贝。
2012年,全省各功能区声环境共检测1132次,各地级市功能区平均等效果级达标为72.5%,与前一年相比达标率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昼间达标率为87.1%,夜间达标率为57.8%。(记者 查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