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特产

首页
汽车
火车
机票
公交
天气
资讯
问吧
工具
地图
子洲黄芪
时间:2014-10-20 14:24:18 来源: 榆林美食

美食名称:子洲黄芪

美食产地:榆林

子洲黄芪图片:

  子洲黄芪介绍:

子洲黄芪,俗称“子洲芪”,中草药,陕西省子洲县特产。其根干燥后可供药用,具有补气固本、利水退 图1 子洲黄芪干品
  .肿、脱毒排浓、生肌等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子洲黄芪以色鲜、质优闻名中国,有“东北参、子洲芪”的美誉。是中国国家六大中药材基地中唯一符合出口标准的产品。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韩国、港澳等地。. 2008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2008年第49号)宣布对子洲黄芪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培植环境
    子洲县境土地资源丰富,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黄芪各种有效成份的积累,非常适宜于黄芪生长发育。子洲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陕西省榆林市南部,它地跨中温带、暖温带之间的亚干旱区,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9.2℃,年无霜期170天年日照时数2543.3小时,日照百分率59%。县域内无定河流域,土地较广,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类型多样,其中黄土性土壤占县域土壤总面积的89.97%,耕性、通透性及保水保肥性能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生产性能好。土壤中无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工矿企业污染,具有发展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的天然条件。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赋予了子洲县生长一种以“疮家圣药”著称的名贵中药材黄芪的诸多条件。.
  药用特性
    子洲黄芪其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尤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具有补而不腻的特点。.
  生物特性
    子洲黄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素 .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而著称。富含黄芪甲苷、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果素、β-2谷甾醇、亚油酸及亚麻酸和硒、锌、铜、铁等14种微量元素。经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检验,子洲黄芪甲苷含量为0.093%,在全国所有黄芪中属最高(内蒙芪:0.088%、甘肃芪:0.06%、山西芪0.056%、河北芪0.062%、山东芪0.071%,全国平均数:0.05%)。据天津新内田制药有限公司原料化验,子洲黄芪砷盐含量<0.2ppm,重金属含量<20ppm,灰份2.58%,酸不溶性灰份0.24%。.
  生产情况
    子洲县以培植示范、典型引路等方式开展扶持工作,力图依托资源优势,大打“子洲芪”品牌战略,把子洲黄芪打造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各种中介服务组织日趋完善,中药材供给流通渠道畅通,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以中药材加工和营销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的产业开发体系,黄芪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黄芪种植遍布全县18个乡镇,2008年,有省级中药材“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3个,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黄芪保存面积达8.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3.17%,年产黄芪3730吨,年产值5180万元;黄芪加工企业20多家。生产各种出口等级芪条、黄芪饮片、黄芪茶等系列产品,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韩国、港澳等地。. 2010年,全县黄芪保存面积1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5.8%,年产黄芪6000吨,产值9600万元,平均亩产200公斤,产值3200元。.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子洲黄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陕西省子洲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划定子洲黄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子政函〔2007〕5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陕西省子洲县双湖峪镇、何家集镇、老君殿镇、裴家湾镇、淮宁湾乡、驼耳巷乡、苗家坪镇、三川口镇、马蹄沟镇、瓜则湾乡、李孝河乡、电市镇、水地湾乡、马岔乡、周家硷镇、槐树岔乡、高坪乡、砖庙镇18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子洲黄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上一篇:
横山大明绿豆
下一篇:
安塞剪纸

榆林特产推荐

特产资讯2018-10-30更新

上海都有哪些好吃的特产
2018-10-30 16:42:43
长沙有什么好吃的特产
2018-10-12 11:26:17
天津都有哪些特产
2018-10-11 11:31:24
山东有哪些好吃的特产
2018-10-10 11:12:29

榆林美食推荐

小米凉粉

府谷有名的小吃,小米掏净,冷水泡十至二十分钟捞出,配合清水磨成米

产地:榆林
碗砣

碗砣:采用荞麦汁在小碗中蒸煮而成,使用时加入特制的醋汁,是当地人

产地:榆林
榆阳酸汤水饺

特点:酸汤调制独特,味道鲜美酸香,耐人品尝。主要原料:面粉、肉馅

产地:榆林
果馅

美食简介:果馅是一种小吃,产于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果馅”是一种

产地:榆林

榆林旅游线路推荐

暂无数据

@2005-2018 闽ICP备2020019188号-8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