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清明由来

首页
汽车
火车
机票
公交
天气
资讯
问吧
工具
地图

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2014-03-05 13:54:24 来源: 客运站

  清明 旧称“三月节”。宋元以清明出游为“踏青”,故又称“踏青节”。这天家家户户多用三牲(猪、鸡、鱼)、米酒、香烛纸箔进行基祭。清明节的习俗也是丰富有趣的,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具体如下:

  1、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节还叫寒食节,要禁火吃冷食 ,又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此外,人们相约郊游踏青、放风筝、栽种柳树(靠近水源的地方,削柳枝插入泥土三寸深即可得活!祭祀先祖的愿望是:后代子孙没有忘记先人的功德和养育之恩。子孙们生活的很好,请先人放心。 户外活动的愿望是:气温回暖,大地迎春。人们也要伸展一下冬日蜷缩的筋骨,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向着希望进发!

  2、在寒日节的传统食品中还有一种“青精饭”,据《琐碎录》记载:“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类槁》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卖青团的店家洞察到这以点,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金针耳鲜肉青团等,但好景不长,这些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竟然无疾而终,实在让人百思不解。

  3、鸡蛋,似乎是清明的最重要的标志。小时候家里穷,鸡蛋是要卖了换油盐酱醋的,平时难得吃几回。但是,清明节就不一样了。家家都煮上几个,染成红的、绿的、紫的、花的、甚至西瓜的,更有巧手的在上面画上好看的图案给孩子们。女孩子喜欢比较谁的鸡蛋漂亮,男孩子们并不在乎漂不漂亮,只要硬就行--因为“杠鸡蛋”是清明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每人持一个鸡蛋,撞在一起,被撞破了的就输了,就的把撞破的鸡蛋送给赢方。所以,在清明节里谁拥有一个最硬的鸡蛋就会赢得大家的崇拜,当然,是因为他可以吃好多鸡蛋。

  以上就是小编简单举例有关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的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上一篇 : 2014清明节吃什么 下一篇 : 有关清明节的习俗
相关阅读

@2005-2018 闽ICP备2020019188号-8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