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美食资讯

首页
汽车
火车
机票
公交
天气
资讯
问吧
工具
地图

桑葚营养丰富 有美容补血的功效

2015-09-23 17:56:14 来源: 客运站

  桑葚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果糖、胡萝卜素、维生素、氨基酸及钙、磷、铁、铜、锌等,具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的养生功效。

  桑葚营养丰富 有美容补血的功效1

  桑葚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历代皇帝都将桑葚当作其御用补品!

  桑葚富含活性蛋白、氨基酸、胡萝卜素、葡萄糖、果糖、蔗糖、鞣质、苹果酸、钙、矿物质以及各类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等,营养是苹果的5-6倍,是葡萄的4倍,具有多种功效,被医学界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因它富含维生素C及铁,两者皆为造血所必须之元素,故桑葚被誉为“补血圣品”,尤其适合产前后或病后之补养。

  桑椹,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乌椹等,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桑椹嫩时色青,味酸,老熟时色紫黑,多汁,味甜。成熟的桑椹果营养丰富,每100克桑椹含水分81.8克,蛋白质1.8克,脂肪0.3克。纤维素4.9克,碳水化合物10克,灰分1.2克,胡萝卜素30微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06毫克,维生素 E6.95毫克,钾33毫克,锌0.27毫克,铜0.08毫克,硒4.8微克。此外,还含有鞣酸,苹果酸,维生素C和脂肪酸等。其脂肪主要为亚油酸、油酸、软脂酸、硬脂酸和少量辛酸、壬酸、癸酸、肉豆蔻酸、亚麻酸等。中医学认为桑椹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息风,具有主治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耳鸣、便秘盗汗、瘰疬、关节不利等病症。

  桑葚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桑葚是中老年人健体美颜、抗衰老的佳果与良药。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桑葚具有免疫促进作用。桑葚对脾脏有增重作用,对溶血性反应有增强作用,可防止人体动脉硬化、骨骼关节硬化,促进新陈代谢。它可以促进血红细胞的生长,防止白细胞减少,并对治疗糖尿病、贫血、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神经衰弱等病症具有辅助功效。桑椹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帮助排便等作用,适量食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肠蠕动及解除燥热。祖国医学认为,桑葚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增强免疫器官的重量

  2.能增强非特异免疫功能

  3.对体液免疫有增加作用

  4.对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5.对细胞突变具有预防作用

  6.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和抗AIDS的作用。

  桑葚的食用禁忌

  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桑葚有黑白两种鲜食以紫黑色为补益上品。未成熟的不能吃。熬桑葚膏时忌用铁器。因桑椹中含有溶血性过敏物质及透明质酸,过量食用后容易发生溶血性肠炎。少年儿童不宜多吃桑椹。因为桑椹内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鞣酸,会影响人体对铁、钙、锌等物质的吸收。脾虚便溏者亦不宜吃桑葚。桑葚含糖量高,糖尿病人应忌食。

  对儿童来说,现已公认,不少儿童由于锰和锌的缺乏,造成智力发育迟缓,从而伴随学习能力降低,迟钝和嗜睡。而天然果实桑葚中含有丰富的锰,对纠正智力降低有重大意义。在《本草纲目》中提到桑葚子“令人聪明”,这与现代人认识桑葚具有开发智力功效,古今不谋而合。现代儿童表现有缺锌的状况众所周知。缺锌不仅影响正常的食欲,也影响智力。中药白术含有丰富的锌,用桑葚配合白术食用,确有功效。锰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不妨经常吃一点。

  下面介绍桑葚的几种常见食用方法:

  桑葚饮

  鲜桑葚40克,冰糖20克。鲜桑葚加水两碗煎至1碗,用冰糖调味服用。此方可补肝益肾、养阴润燥,尤其适合神经衰弱、失眠、习惯性便秘者及肠燥便秘的老年人食用。

  桑葚粥

  桑葚30克(鲜桑葚用60克),糯米60克。将桑葚洗净后与糯米同煮,熟后加冰糖,每日分两次服完。适用于肝亏肾虚引起的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耳鸣腰酸、须发早白等症。

  桑葚膏

  桑葚、蜂蜜各适量。将桑葚水煎取汁,文火煎膏,加入蜂蜜拌匀饮服,每次10~15克,每日2~3次。适用于阴血亏虚所致的须发早白、头晕目眩、女子月经不调、闭经等。

  桑葚酒

  鲜桑葚500克,米酒1000毫升。将桑葚在米酒中浸泡1个月后饮服,每日饮两次,每次10毫升,至饮完为止。本品可辅治慢性贫血、风湿关节痛,且有改善性功能、延缓衰老、养颜等保健功能。

  提示:桑葚性质偏寒,故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不宜食用。糖尿病患者食用桑葚不宜加糖。

上一篇:9月养生“枣”知道 维C丰富纤维高 下一篇:一日三餐喝粥喝出营养不良 喝粥虽好并非人人适宜
  • 相关阅读

    @2005-2018 闽ICP备2020019188号-8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