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前年龄,第一个接触的城市是苏州城。最先接触苏州的交通工具就是船和马车。
故乡小镇在城东约20公里,有沪宁铁路、公路和娄江、吴淞江等水网相连,交通十分便利,“上苏州”是家乡人进城的代名词,上世纪40年代,父亲经营两条小型货运船,雇几名船工,交替来往与昆山附近的市镇与苏州之间,为沿途商店代理百货批发业务。父亲常用“上苏州”作为给我们孩子的奖励,而且是乘坐那艘顺风破浪或逆风纤行的木船,船体用桐油刷得油光锃亮,甲板和客舱一尘不染,坐这样的船行驶在江南水乡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既是航行更是享受。父亲带我坐船上苏州的次数很多,印象深的也很多。
最让我向往的是能坐一趟马车,观前街沒有汽车通过,苏州城只有极少公共汽车,多的是黄包车(人力车)和少量三轮车。最威风、奢侈的是马车,那马的双眼掩着眼罩,不让它东张西望,那匹马的屁股后套着一个大口袋,专接住马拉屎,马车夫就在马尾后的坐位上赶车接客,马车的后坐椅上鋪着雪白的坐垫,很是气派,父亲当年是位不足三十岁的青年商人,气宇不凡十分潇洒,或长衫西裤,或西装革履,带我坐上马车,马蹄击打着小方石铺的街面,发出“嗒、嗒”的声音,马车颠波着,我十分得意,成了幻觉中凯旋的英雄。
马车送我们到阊门外,“沐泰山”药号边停下,父亲搀着我穿过渡僧桥,来到二摆渡码头,跨进停泊在这里水边的木船舱。月光晃动在水面上,传说孟姜女北上寻夫曾在此渡口歇脚,所以停泊在此的船只格外宁静,我躺在船板上听着船下潺潺的水声,迷茫中想着孟姜女的故事。
苏州的交通工具——-船和马车,一直是我无法忘怀的一段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