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景区资讯

首页
汽车
火车
机票
公交
天气
资讯
问吧
工具
地图

北京八达岭长城游记

2012-01-16 21:12:44 来源: 客运站

  暮秋的北京,寒风阵阵,冬意袭人。沿着绵延的山脉望去,一丝幽古之情由然而生。山脊上,不时出现的一段段逶迤在崇山峻岭上的残长城和耸立在孤峰绝顶之上的破败烽燧,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感慨的不仅仅是这令人敬畏的建筑,更是当初在这里守土卫边的将士们。从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就可看出,他们心中的孤独与寂寞!据《吕氏春秋》上说:“天下九塞,居庸其一”。但当时的秦国并未统一中国。但当时的“居庸关”是在燕国境内,显然吕不韦的意思是要把“居庸关”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达到他“北却匈奴,南控中原”的政治目的。但是我这次的目的地,还不是“居庸关”,而是在它以北的“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顾名思义就是四通八达的意思。当初,成吉思汗曾带领着他的蒙古铁骑,攻入金中都;明成祖朱棣也率领着明朝的大军由此七出漠北,扫荡北元的残余势力;满清的皇太极,也曾被袁崇焕的“关,宁,锦”防线拦住去路,不得已借道蒙古,才实现了兵围北京城。难道说,偌大的北京城就只能依靠此处才能进入吗?带着这个疑问,我要一探究竟!其实,“八达岭”城关,就设在一个很小的通道之中。这个通道就叫“关沟”。它是北京北部的燕山和西部的军都山,在北京西北部交汇形成峡谷,而“居庸关”就设在此峡谷中,“关沟”因此得名。当时南北交通,贸易和战争便不断的上演着。历史已经过了很久,现在,它的军事用途已不再有了,但是作为一处风景,还是十分够格的。因为但凡兵家必争之地,大都奇险绝丽,风景怡人。例如:四川的“剑门关”,甘肃的“嘉峪关”和河北的“山海关”等等,无不是历史悠久,景色壮观!过去的“关沟七十二景”现在已荡然无存了,只剩下“望京石”和“白凤冢”的故事还在流传!京剧《游龙戏凤》讲的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与民女李凤姐的这段感情故事。荒诞不经的武宗皇帝在山西私访,发现了相貌美丽的李凤姐,便强要纳为妃子。但行到“居庸关”时,李凤姐不幸染病。于是,武宗决定让她在此养病,待病愈再归。于是,她便日日走到一块大石头上朝京师望去,下人将此情形禀报给了武宗皇帝,皇帝非常感动。下诏令其回京医治,但是很遗憾,此时的李凤姐已经病逝。武宗皇帝认为她是相思而亡的,所以为她修坟建墓,并将那块大石赐名为“望京石”。第二年春天,又在她的坟上长出了白色的草。因此“白凤冢”的名字便由此而来。长城的修建,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其中较大规模的有三个时期,秦始皇统在一中国后,面对北方强悍的匈奴,他一时无力出兵。只有通过修建长城,才能防御来自北方的威胁,消除边患。他将北方的燕,赵,魏和自己的边墙连在一起,组成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长城。到了西汉时代,由于汉武帝开疆拓土,大将军霍去病领兵,封狼居胥山,打通了丝绸之路,于是,更长的长城又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明代修的长城。终明一代从未停止过对长城的修建,“八达岭”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段。它不仅将长城的形制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如城墙,敌楼,烽燧和城关等,再有就是它的制造工艺之复杂,施工之艰难,是我们今人所赞叹的!在“八达岭”的城关前,一副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就展现眼前。“居庸外镇”四个大字格外的显眼。进入其中,仿佛又回到了哪个年代,城关里各色人等:有做小买卖的,有打制各种金属制品的,还有现做各种小吃的以及不停的走来走去的士兵。一切都被一种和谐友善的气氛所包融着,一片和平的氛围!由此往上走:坡是缓的,楼梯是长的,令人感觉就连墙都是矮的。因为是深秋了,所以游人也少了很多,心情很不错!感觉内侧的女墙,真像女子一般优美;外侧的垛口也如同男子一般刚毅;两边的山脉就像一个人的双臂,将你拥在中间,有一种“月作金徵风作弦,清声岂待指中弹。伯牙别有高山调,写在松风乱石间。”的感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已然走到了北四楼。可就在这时,眼前兀的,出现了许多人,真可算得上是“拖南挈女,呼兄唤弟”。究竟是那里冒出这许多的人呢?原来,这北四楼正是“八达岭”滑车的起始站。游人可以从这里乘滑车上下,减少了从城台到北四楼的这段距离。这许多的人,沿着墙边走到一处仅能容下两人侧身而过的的小门,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拥挤在一个小过道里,真是大煞风景!想一想过去,这里说不定是谁都不乐意来的地方,由于没有办法才来服役的。可现在如此受欢迎,而且外国也来人凑热闹,不禁暗自好笑。想起高适的“霜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一个胡,一个羌,用的真是何其贴切呀!北四楼是个交通拥挤的地方,数不清的游人要在这里上上下下,往来穿梭!而当时营建长城的工程师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的人来此游览,所以只是将门设计的又矮又窄,而且,只有一个门供出入,只好感叹北京交通做的表里如一了:城里塞车,城外塞人呐!登上敌楼,远远的向北望去。还要翻过几座敌楼,才能到达最高峰—“北八楼”又叫“好汉坡”。手扒垛口向下看,人潮如织;向上看,路程陡然间象是被天揪了起来似的。坡也变陡了,楼梯也变窄了,墙体也越发厚重了许多!真是“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想起清代龚自珍的“我劝天宫重抖擞,不拘一阁降人才”的诗句,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回“好汉”。于是穿过重重的人群,我又朝着顶峰迈进了。好一个“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呀!一路行来,只感觉气喘吁吁,不敢往下看,因为坡太陡了,好象一不留神就要滑落下去似的!但是有胆子大的,一路的小跑儿往山下冲去,不仅不拿自己的安全当回事儿,也不把别人的安全当回事儿,只顾一个劲的往下冲!从旁边的人议论才得知:原来这些人是赶旅游车的,因为怕车走了,所以才往下跑的,上来的时候没有一个是跑上来的!有很多的人大概有这样一种感觉:当你走到北七楼的时候,想再往上走,没路了。其实你没注意到,在敌楼前不到几米的地方有一个出口的标志。上面标明了去北八楼的指示方向,只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罢了。远远望去,高耸的北八楼似乎是在半空中,看似遥不可及,可通向它的路就在你眼前,这时是考验你意志的时刻。走上去似乎很简单,可是惰性却又在叫你“别去了,省省劲儿往下来吧”!但是心里又不甘,马上就要到了难到放弃吗?“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看看上的人也不少,于是决定往上走吧!看一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照张相留念,以后也好对人说呀!于是又从北七楼下来,沿着路标的方向走去。“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这是《清平乐 六盘山》里的上半阙。我想,今人附会的成分应该比较多。而且这句话在中国流传的这么广泛,大概一定也与这首词有关吧!长城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代表,是因为他有着悠久的历史;广博的内涵以及承载千年的文明。这是一种精神,是形而上的。弄块石碑放在这里,其实原本就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但可悲的是,这竟然是“八达岭长城”管理者们的浅见啊!站在北八楼上,凭风而望。山脚下人声鼎沸,车马喧嚣;抬头望去,另一边则萧疏暗淡,人迹罕致。零星有几个人在趴野长城。城墙上留下了来自全国各地游人的签刻。想起了战国时期的“荆苛刺秦”,燕太子丹何尝就不是英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多么另人充满了豪情啊,但是其中又有些许悲凉,而眼前的石碑又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呀!我在往下走的时候,抚着剁口向外看去;关外是一片荒凉,干枯的树枝和荒芜的杂草,构成了一副蛮慌的景象。如有强敌进攻,绝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倚着女墙向关内看,除了远处的停车场和服务区还有些烟火之外,别的和关外那是一模一样的。来的时候看过一些影视作品,里面的烽火台只要一放烟,绝对是弄的一大片的黑烟铺天盖地的。污染环境不说,还让看的人糊涂。其实,之所以叫“狼烟”,就是利用狼的粪便收集在一起,一旦有变,就点燃它。因为狼是肉食性动物,粪便里含有脂肪,所以易燃且烟是直的,易于区分,所以,形容一个地方战乱频仍,人们就用狼烟四起来形容。结束了长城之行,内心感慨颇多:一方面为我们的先人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对我们今人的表现感到无奈!“人间万象”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呀!此时的心情已经是十分的复杂!我也说不好我们今天的人,是比过去更加先进,更加文明了呢?还是我们一贯如此,只不过是在重复着我们祖先所做的一切罢了?这个问题,恐怕是谁也回答不了的吧!

上一篇:柬埔寨吴哥:让背包族疯狂的地方 下一篇:山西黄崖洞旅游
  • 相关阅读

    @2005-2018 闽ICP备2020019188号-8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