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对症下药”打响疏通城区交通拥堵攻坚战
2012-03-16 14:46:04
来源: 客运站
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那么,到底如何改变当前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市委、市政府又有哪些创新的思路和做法?就市民的种种关切,记者采访了我市畅交通指挥部,逐一解析市委、市政府为推动交通畅通正在进行的各项工程或将要实施的重大举措。当前,一个以兰州为中心,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为基地的交通智囊网络正在倾力研究、破解我市当前的交通拥堵“症结”。
打造“硬件”六大工程助推基础设施升级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座中四联”区位优势已成为兰州转型跨越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审时夺势,以畅通城市交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交通“硬件”,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助推基础设施升级。
实施“高速绕城”工程,构建“大循环”。据了解,今年我市将积极配合省上启动实施南绕城高速项目建设,与高速公路连接,打通城区外围交通。同时,积极规划并适时启动北绕城高速项目,逐步形成围绕城区的“大循环”高速外环线。
实施“快速串城”工程,打通快速内环线。在外建大交通的同时,加快疏通内循环,市上将全力推进城市快速道路的规划建设,重点加快南山路工程和北环路项目进程,并以此为支撑,进一步完善道路配套设施,构建围绕城区的快速内环线,为城区内、组团间的长距离、大流量交通提供服务基础。
实施“畅通东西”工程,形成5条东西向大通道。为解决东西向交通问题,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北滨河路配套设施,加快南滨河路东延段建设,积极构建围绕黄河的城区环型线。在加快南山路、北环路建设的同时,对交通拥堵现象严重的西津路进行改造提升,从而形成5条贯通城区的东西向大通道。
实施“接通南北”工程,构建3至5条南北交通通道。连接南北是我市畅交通工程中的关键一环,市上将在加快金雁、元通、深安三座黄河大桥建设的同时,开展古浪、石化、固安、世纪、金安、白云、雁白、雁青八座黄河大桥的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启动实施。还将对现有连接南北的道路进行改造提升,增加其与东西向道路的连接口,构建3至5条南北交通通道,以进一步提高城区南北向通行能力。
实施“内部循环”工程,打通“断头路”。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为打通街区交通“小循环”,我市将启动实施“断头路”工程,提升影响交通的“丁字路”,改造、疏解蜂腰路段和重要节点,年内完成城区百余条小街巷改造。同时,有序推行中心城区单向交通,探索实行部分路段消除左转,加快构建城区“内部循环”交通体系。
实施“区域立交”工程,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市上将立足现有交通实际,统筹考虑点线面立交路口规划建设,在有条件的路段和节点探索实施下穿、上跨等立体交通,优化道路交叉口交通。同时,对车流量大的交通节点,探索实施单向小型高跨立交桥,有效缓解节点堵塞和道路拥堵。
提升“软件”五项建设完善智能交通系统
一方面积极打造交通“硬件”,一方面致力于提升交通“软件”。市上将通过“五项建设”完善智能交通系统,切实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年内基本建成感知交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智能交通非现场执法系统等。
首先,推进交通控制系统建设,整合现有交通管理资源,升级市交警支队智能交通指挥平台,构建以“一个中心、一个平台、七大系统”为主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和控制系统,年内基本完成系统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
其次,推进感知交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运用物联网技术,以机动车和驾驶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建立由“车辆电子信
息卡、手机卡、银行卡和甘肃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网”构成的“三卡一网互联互动平台”,构建以“两大系统、13个子系统”为主的感知交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年内基本完成平台建设,提供准确、适时的服务信息。
第三,推进智能交通非现场执法系统建设,加快建设集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超速违法监测系统、车载移动电子警察系统、道路卡口系统、交通违法取证系统为一体的非现场执法系统,今年6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第四,推进车辆停放诱导系统建设,充分运用智能探测技术和网络技术,规划建设停车场数据收集、处理和发布系统,对各停车场位置、车位数、停放状态等信息进行实时发布,引导驾驶人员便捷停车,减少道路“巡泊”交通量。
第五,推进交通疏导快速反应体系建设,依托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充分运用交通管理技术和装备,科学合理调配警力,建立交通快速反应小分队,及时疏通拥堵路段,快速处理小事故,提高排堵保畅快速反应能力。
公交优先“四个措施”强化交通需求管理
面对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叠加效应引发的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手段。记者从市畅交通指挥部了解到,今年,我市将推出四项举措,强化对交通需求管理。
一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依据《兰州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启动实施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加快安宁BRT项目建设,还将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和站点,规划建设港湾式车站,进一步加快公共交通发展步伐;
二是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结合BRT项目建设,先行试点实施公共租赁自行车系统建设,并逐步在城区推广应用。结合黄河风情线提升改造,启动城市绿道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完善人性化过街设施,加大过街天桥、地道建设力度,年内新建、改造40座过街天桥和地道,逐步完善城区慢行交通网络;
三是适度限制汽车使用,进一步加大交通管理力度,将限行管理纳入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技术手段落实尾号限行管理措施,有效发挥限行措施的作用;
四是优化城区交通模式,积极开展“畅交通院士行”活动,成立专门课题组,对城区
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设计和改造治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区交通组织方案,进一步平衡城区交通网络流量,优化利用交通网络的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
借智谋专家集中会诊交通拥堵“症结”
交通畅通既是城市有序运行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市民非常关心的民生工程。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为解决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全面启动了畅交通工程,先后邀请了上海、广州、南京以及我省的相关院校、设计研究单位,对我市道路交通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特别邀请了刘经南、王家耀、周寿桓、许居衍等4位院士和30多名专家,对我市基于车联网的智能交通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市政府还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交通民警、广大市民中广泛征求了畅交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已编制完成了畅交通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远谋近施”的原则,分三个阶段实施了畅交通工程,努力实现“三年有效缓解、五年明显改善”的目标。
从3月初开始,我市邀请了10余名国内外专家开始对兰州城区交通现状进行“会诊”,将通过一个月时间的集中办公,对前期各方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接、优化和创新,进而编制完善符合远、中、近三个时间兰州发展实际的交通引领方案。目前,针对西津路、南北滨河路、立交工程等的改造和疏解初步设计已经出炉,将在修改完善后择期实施。两个拥堵路段——张掖路东段和天水路中段的机动车道拓宽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
据悉,曾与任震英一起参与兰州第一版城市规划的两院院士、原建设部副部长周干峙正在组织部分院士和专家,在北京对兰州的交通问题进行研究,不日将莅兰实地为我市交通问题“把脉”。同时,上海、广州、南京的相关专家也正分别进行部分课题研究。一个以兰州为中心,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为基地的交通智囊网络正在倾力研究、破解我市当前的交通拥堵“症结”。
当下,包括建设、交警、城管等在内的职能部门正通力合作,一支心系一处的攻坚团队已然形成;打造硬件,提升软件,借用外脑,公交优先……市委、市政府适时推出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增设天桥,拓宽路面,改造节点,部分路段改造工程相继启动。我们相信,兰州的畅通蓝图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