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拼车资讯

首页
汽车
火车
机票
公交
天气
资讯
问吧
工具
地图

春运拼车,不能仅止于提醒

2012-01-18 06:17:16 来源: 客运站

春运期间车票难买是很正常的现象,过年回家是中国人的传统,在外奔波忙碌的人,过年总要回家一睹乡情,和家人团聚。但近几年出现了买了票上不去车的情景,好不容易排队,托人拉关系,得到了票,可车却迟迟不到,人多车少,没办法,就只能苦苦的等着吗?“拼车热”自然也成为了很正常的现象。

春运拼车,包括平日拼车,至今仍属于“不管地带”,原因在于在法律上一直难以介定“拼车”和“非法营运”之间的区别。因此,拼车年复一年,不合法但合理的存在着,并越来越壮大。

   “春运拼车”早就不是新话题。然而最近几年,拼车大军规模越来越大,花样也越来越多。从前只是私家车顺路捎带,现在有合伙向租赁公司租来拼车,有大学生合伙包车,也有企业“老乡会”组织包车。有调查说,七成被调查人员愿意在“安全”前提下拼车。

 拼车的好处自然不用提,往小处说,谁愿意排几天队买一张站票,睡在火车过道上?往大处说,民间拼车实际上是飞机、火车、汽车三大春运方式之外,出现的第四种春运形式,对缓解春运有结构性意义。至于拼车的低碳环保意义,更均有共识。

 但拼车的风险也显而易见。司机不是专业司机,长途旅行中防范意外的能力弱。陌生人拼车,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都无保障。如果是临时租的车,风险要加倍,大学生包车,更要听凭运气,能否碰上一个好司机。

 于是照例我们可以看到交管提醒,要检查车况,注意路况。专家提醒,要防范三种法律风险。运营部门提醒,大学生包车要检查对方资质,不要上黑车……提醒年年相似,直到今年,也只有一家民间组织站了出来。

  中国在2009年,就因汽车产销双列世界第一,而成为汽车大国,但是在国外已颇成熟的“拼车”,在中国却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就春运而言,拼客数量达到数十万,毫无疑问已是第四种运力,而且仍有生机。

 火车一票难求并不是运力能够解决的,为一个月的春运,修无限多的铁路不是一本经济账。至于城市人口结构调整,以减少迁徙,更只是画饼充饥。眼下,“拼车”的大饼越摊越大,应当纳入运输管理范围。

对普通民众来说,太多的提醒等于什么都没说,无奈而脆弱的拼车环境也并非他们能改善。从法律上和管理上正视拼车问题,为拼车族提供服务和监督并非不能办到,只是人们愿不愿去办,愿不愿改动目前的利益格局。

 

上一篇:孩子拼车上下学,家长也时尚 下一篇:拼车在美国
  • 相关阅读

    @2005-2018 闽ICP备2020019188号-8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