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我市召开“畅通重庆”建设动员大会,全面启动“畅通重庆”建设,提出要以解决主城拥堵为重点,以构建骨干交通网络为基础,陆运、水运、空运并举,规划、建设、管理并重,努力把重庆建设成全国最畅通的城市之一。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会上讲话,市长王鸿举作具体部署,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主持会议。
“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半小时主城”
会议提出“畅通重庆”建设目标:建成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到2012年实现高速公路市内4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8小时通达;2015年实现铁路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通达,长三角、珠三角、东南亚8小时通达;长江黄金水道成为西部内陆出海主通道;江北机场成为国际性空港。建成“半小时主城”,到2012年,主城核心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通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主城拓展区任意一点到核心区的平均通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实现交通管理“为民、畅通、安全、文明”目标,按照国家交通管理的有关规范,到2012年,主城区全面达到大城市一等管理水平,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达到二等管理水平,其余各区县达到三等管理水平。
只有畅通,才能加快都市生活的节奏,充分体现都市的价值
薄熙来说,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建设“宜居、畅通、健康、平安和森林重庆”,是市委、市政府今后几年全力推进的工作。这些目标都是为改善重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环境,虽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森林重庆”侧重环境,“畅通重庆”侧重效率,“宜居重庆”侧重舒适,“平安重庆”注重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健康重庆”就是讲人本身。这些目标都是重庆人民的理想境界,要把它们做实,每一个目标都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有一份郑重的决定、还要有资金的保障、有完成的时限,这样才算“四脚落地”,才会有好的成果。
薄熙来说,“畅通重庆”的意义,对市民来说,是满足他们出行的便利,购物的方便;对于都市整体来说,则是要建成有影响、有活力的工商、文化都市。大都市必然要求商务、文化以及各类社会活动的效率和节奏。只有市内交通顺畅,各种经济、社会活动的步调才能加快,城市生活的节奏才能加快,才能切实体现大都市的价值和辐射能力。
我们要建设一个符合直辖市身份的“畅通重庆”,要在新的起点上有更高的追求
薄熙来说,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直辖10年,重庆交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直辖初的“零公里”干到1000多公里,现在还在加快建设;主城区修桥打洞,疏通了城市交通经脉;城市轻轨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在大连工作期间,曾去澳大利亚的悉尼考察过轻轨,也到重庆考察过轻轨,因为当时重庆的轻轨就走在全国的前列。这些年,重庆的交通管理也取得很大成绩,交通事故总量、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均大幅下降,尤其在山区公路上,普遍修建了护栏,被誉为“生命工程”,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能够在山高沟深的农村,坡大路弯的主城,搞了这么多交通建设,很了不起。现在,我们是站在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以直辖市的标准,要建设一个符合直辖市身份的“畅通重庆”,要在新的起点上有更高的追求。
薄熙来说,重庆人民是勤奋、上进、不甘落后的,我们正处在经济发展、城市扩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看长远,要按直辖市的标准来设计和实施,绝不留历史的遗憾。
“半小时主城”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是多数大城市都未能解决的难题
薄熙来说,“畅通重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有大交通、小交通两个概念。一提交通,人们更容易想到建高速公路,搞好大交通。大交通建设固然艰难,市内交通也不可小视。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对高速公路的反映并不多,老百姓抱怨最多的倒是市区内的塞车。我们提出建设“半小时主城”,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这是多数大城市都未能解决的难题。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如果能够在几年内把“半小时主城”解决好,将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
薄熙来说,目前城市的塞车已成公害,广大市民深感其苦。塞车降低效率、消耗能源、污染环境,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身心健康。重庆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一定要解决好主城塞车的问题。他说,治理塞车要综合施治,绝不是说交警能干,指挥得当就不塞车了;也不是多修几条路就能解决问题的。治理都市塞车,一要提升路面水平,在相同的路面上通过更大的车流;二要实现交通组织科学化、智能化,设计必要的单行道;三要建设转换便利、现代舒适的换乘枢纽;四要加强占道施工管理;五要拓展地下空间,提供更多的停车位;六要提倡全民文明行车,市民遵章过街;七要搞好规划,拉开城市的大格局;八要大力提倡轨道交通。
重庆要形成“章鱼式”而非“摊大饼式”的城市大格局
薄熙来说,重庆主城正处在大扩展的时期,未来10年主城面积将拓展到1000平方公里,这在重庆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城市建设都是有大周期的,这一次“扩城”搞完了,重庆的大格局就定了,今后几十年也不会有更大的变化了。如果目光短浅,规划不当,那就只好“一辈子后悔了”。所以一定要有大规划的前瞻性。
薄熙来指出,大城市的发展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摊大饼”,建二环、三环、四环,依次不断摊开;二是“章鱼式”,一个大头八条腿,一个主城,多个卫星城,向四周发展,中间用快轨连接起来,快轨两侧又是绿化带。“章鱼式”的城市规划适合重庆,一定要拉开城市的布局,不要挤在一团。如果能在扩大主城的过程中,把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一的企业迁到卫星城,降低主城的容量,改变过于拥堵的状况,就有条件建设更多的道路、广场和商业设施,城市就会变得宽敞、舒适,主城就有条件成为更高层次的国际商务中心。
他说,对各个区县特别是万州、涪陵、黔江、永川等区域中心而言,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也是当务之急,要及早谋划,搭好骨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区县城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不早做打算,十年、二十年后县城管理也会很麻烦。所以,一定要把城市规划好,交通网络设计好,架子搭好了,发展才顺当。
控制机动车总量,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薄熙来说,“畅通重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综合性指标,要办好就要实施综合措施;反过来,如果一个城市真能做到畅行无阻、不塞车,那体现的也就不仅仅是交通,而是城市管理多方面的素质和水平,是硬件和软件的整体改善。
薄熙来强调,一定要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的运量大,而且安全、正点,是输运人流最有效的方式。重庆是山城,高低错落,过去发展轻轨交通是适宜的。直辖10年,重庆轻轨有了可喜的进步。当然,目前轨道交通输运旅客的比重还不大,要逐渐使其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动脉”。薄熙来说,今后5到10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重庆机动车、包括私家车都会与日俱增,城市交通的压力会不断加大,而山城路窄,回旋余地较小,必须控制机动车的总量。任何一个国际化都市都有这个问题,政府一定要引导更多的市民坐公交、坐地铁和轻轨,以确保交通顺畅。前段时间重庆出租车营运受阻,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有人建议要彻底放开,用市场化的办法,增加出租车的数量,谁想干谁就干。如果真是这样,那就麻烦了,不仅现在的出租车司机会遇到巨大的竞争,道路也会大大拥堵,进不去,出不来。总之,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控制机动车总量,是个大方向。
提速建设“畅通重庆”势在必行,恰逢其时
王鸿举说,提速建设“畅通重庆”,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五个重庆”建设的重点,也是落实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提振经济的得力举措,势在必行,恰逢其时。
他说,讲“势在必行”,重庆要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突破口,首先在交通的突破;综合交通枢纽是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基本要件;“要致富先修路”仍然是广大农村和“两翼”地区的迫切要求;畅通是城市活力动感的风向标。讲“恰逢其时”,就是要抓住当前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难得时机,提速建设“畅通重庆”,进而拉动全市投资稳定增长,把想干的事情干成、干好。
王鸿举强调,建设“畅通重庆”是百年大计,也是当务之急;是发展使命,也是商务环境;是城市形象,也是民生所需。全市上下特别是城建、交通战线,务必持之以恒地推进。
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大文章
对建设“畅通重庆”的具体部署,王鸿举说,建设“畅通重庆”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陆运、水运、空运并举,规划、建设、管理并重,加快构建层次分明、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交通格局,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全国最畅通的城市之一。
王鸿举指出,要提高交通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协调性,做好城市功能布局规划、路网和交通站场的布局以及交通配套设施的规划。要全力推进出口通道、市域公路网络、城区交通“三大板块”交通设施建设,从今年起到2012年,全市将投资3000亿元,打通连接周边六大省会城市、对外出口的快速通道,改善城市内部交通。要强化交通“五大管理”,优先发展公交,搞好公交管理;搞好交通组织管理;搞好停车场站管理;搞好道路通行条件的管理;搞好交通行为管理。
为建设“畅通重庆”提供坚实保障
王鸿举说,“畅通重庆”建设,是一次“民生意识”考核,同时也检验各级政府的执行力。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有聚沙成塔的合力、滴水穿石的决心和镂玉裁冰的思路。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措施,为“畅通重庆”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通力协作。各部门、区县要加强协调沟通,各司其职,合力推进,并将“畅通重庆”建设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二是调度资金,突出重点。积极争取中央支持,持续加大市级财政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各区县的积极性,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三是严格监管,杜绝腐败。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工程质量问题,最大限度地预防腐败。四是宣传教育,提升素质。深入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倡导文明交通新风。五是狠抓安全,严防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