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交通学院院长王炜直言,轨道交通不是城市主体公交,目前国内城市最最缺少的是介于公交与地铁之间的“中间层”,例如BRT,应该大力提倡。
低碳交通要规划来支撑
昨天,美国能源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交通项目主管何东全认为,小汽车本身的拥堵是没有办法避免的,现在最重要的是有手段地进行控制,“通过规划手段布置城市空间,可以通过步行来解决,这是不产生碳的。我觉得从总规的层面就要提前规划。”
对此,王炜表示,中国向来就有“自行车”王国之称,如果住房与单位很近,那么他建议自行车或步行都是不错的选择,“12公里以下,骑自行车都是很合适的。”不过,他也直言,现在城市变大了,不一样了,“每种交通方式的存在都是合理的,需要指出的是,城市的发展要给自行车留有合理的空间。”
去哪里,根据路程远近,选取合适的出行方式。不过,专家们直言如何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也是个问题。
城市交通缺了“中间层”
昨天,在“问诊”城市交通时,王炜毫不避讳地说,“现在我们的公交正在走向极端,从最最落后的地面公交,一下子跃到最最先进耗能的地铁轻轨,缺了一个中间层,我把中间层定义为主干公交,或者主体公交,因为地铁轻轨建设很慢,成本很高,一个城市不可能以此为主体,而地面公交运输效率很低,中间层就该成为主体。”
东大交通学院院长王炜直言,轨道交通不是城市主体公交,目前国内城市最最缺少的是介于公交与地铁之间的“中间层”,例如BRT,应该大力提倡。
低碳交通要规划来支撑
昨天,美国能源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交通项目主管何东全认为,小汽车本身的拥堵是没有办法避免的,现在最重要的是有手段地进行控制,“通过规划手段布置城市空间,可以通过步行来解决,这是不产生碳的。我觉得从总规的层面就要提前规划。”
王炜认为,这个“中间层”应该是个多元化的发展,“地面公交、快速公交、轨道交通,这个BRT形式有很多种,包括导轨公交、国内很多城市做的BRT、包括正在做研究的通过交通管理提高通行效率的绿波公交,这是很宽泛的BRT,我们应该把这许多交通模式都用起来,形成多元化交通模式,那公交就发展了。”
交通缺少法律法规
公交优先、低碳交通,怎么来保证?昨天,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黄富民感慨,目前中国交通法律法规很少,除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铁路法》以外,还有一个靠点边的就是《城乡规划》,“就城市内部交通而言,法律法规是缺失的,我们只有技术标准。”
他称,如何优先发展公交,怎么保证公交优先,没有法律法规的支撑是很难的。“据我了解,周边国家有《道路法》《公共交通法》,而我们都没有,目前只有个《公共交通条例》,还处于草案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