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快速路的通行效率,打通新形成的交通瓶颈,缓解中心城区的拥堵问题,王斌建议加大干道路网建设;建议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各区政府积极改造断头路、瓶颈路,打通支路微循环系统;优先在17个平交路口安装人行过街设施,实现“人车分离”。
目前,武汉市交通管理手段较为滞后,目前主要依靠民警加班加点现场执勤、人工管理,因此,王斌建议启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并逐步在全市公交专用道、单行线、主干道、快速路线上安装电子警察,做到二环线内全覆盖。
建设“自行车高速公路”
江汉区公安分局政治处主任万红介绍,根据市公安交管部门统计,电动车、自行车与机动车抢道,是造成市内拥堵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市内快速通道建设红红火火,在此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提及要增加自行车道建设。万红就此建议,开辟专用的“自行车高速公路”,引导这些非机动车在专用道内通行,减少它们与机动车抢行现象。万红表示,“自行车高速公路”距离不用太长,只需建在市内居民密集区之间,解决短距离交通问题。在道路上不要设红绿灯,与机动车道尽可能不要有交叉路口,让非机动车、机动车“各行其道”。
加快以地铁为主的城市路网建设
《报告》中提出,未来我市将加快地铁为主的城市路网建设。在第十七代表团的审议会议上,来自于市公交集团的党代表迟旭东提出,地铁与小公交的无缝对接值得提前规划。
“进入地铁时代,并不等于不需要公交。”迟旭东解释说,所谓公共交通是由地铁、小公交、汽渡、轮渡等构成。远程的连接靠地铁,近程仍然还是小公交。
迟旭东认为,城市变化日新月异,当一座新区建起后,只要规划好公交站点,车立即就能通进去,成本和代价都不太大,地铁则不然。在国际上一些先进国家的地铁换乘中心都是好几层,很多个出口连接着不同的公交站点,让人完全可以在地下流转。因此,《报告》中只提出“主城区每年开通一条地铁线,到2016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152公里”,但没有提到如何在地铁的带动下,与小公交的无缝对接规划,更没有谈到绿色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