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机场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机场之一。1953年7月1日正式通航,是欧亚航路通信导航枢纽。嘉峪关机场位于嘉峪关市区东北方向9公里处的新城乡横沟村,海拔1556米,始建于1938年,时为国民党政府军用机场。
解放前的酒泉机场
1932年,"欧亚"在兰州修建机场的同时,在酒泉北乡离城区20公里处的新天墩修建了临时机场,只有一条土跑道和接送飞机人员用的临时性土房两间,供德国制造的四座小容克斯飞机起降。地面运输工具是马拉车,不仅往返时间很长,而且过河涉水极为不便。1932年6月改择酒泉南郊离城4公里处的砾石滩,开辟新机场。
解放前的16年中,酒泉民航因设备简陋,飞机少、线路少、旅客少,基本只满足政府及军事要员需要,且无安全措施,经常发生事故。1938年,一次大风使10架SB型飞机迷航,其中四架勉强着陆,6架失事,毁于酒泉附近;1947年,一架军用C─47运输机撞于酒泉西山,造成机毁人亡。
1949年春,"两航"各条航线相继停航,欧亚航空公司在酒泉的人员和设备也全部撤回上海。
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拆走设备毁坏房屋,机场成了百孔千疮的烂摊子。
解放时,机场由人民解放军接管。
解放后的酒泉机场
1950年7月,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之前,中苏双方在酒泉进行了设站和机场维修建设工作。
1949年10月开始,主要是对原南郊机场进行跑道、房屋、道路的整修工作。整修后的跑道、滑行道、停机坪平坦坚固,通过验收,适于使用。根据业务需要,空军拨出房屋作为中方投资,用于机场生产服务的办公室、收报台、中心发射台、定向台、汽车库、招待所、食堂、候机室和营业处、职工宿舍、浴室等设施。这次建站工作,是中苏两国民航职工共同完成的,从而保证了1950年7月的正式通航。
虽然酒泉机场几经建设维修,但是基础等级较低、距离西山较近,不能满足民航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发展民航事业,在酒泉又进行了迁站、建站的基建工程。1953年建成了后来属嘉峪关市界内的新机场并启用,原酒泉机场废弃不再使用。但一直沿用酒泉航站站名到1983年为止。
嘉峪关机场自10年航站区扩建工程正式竣工并交付使用后具备了4E级国际备降机场的能力,是西北民航历史最悠久的机场之一。1938年始建于酒泉市南郊,1952年迁建至现址,更名为中苏民航酒泉站,并于1953年7月1日正式通航。后嘉峪关因企设市并被批准为省辖市,机场改称为民航嘉峪关站。2004年,机场实施属地化改革,于同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了甘肃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嘉峪关机场公司。2006年5月25日,根据甘肃省与海航集团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嘉峪关机场并入海航管理序列,在海航集团旗舰的统帅下,雄关空港从此步入飞跃发展阶段。
嘉峪关机场三字码:J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