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部分文字介绍来自于网络)
当我们一次次将目光投向他乡远方的良晨美景之时,是否也会留意到就在我们生活的周边,也有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湮没在红尘之中的一方与自己生活最为密切的村落?
偶然间,在朋友那里,看到了他在一个名为“丹土地”的地方拍摄下的影像作品,那一刻,照片中传递出来的信息,让我感到了一种来自久远的召唤。
虽然“丹土地”远离都市,地处于乡村辟壤,但是当我们向村民们问路时,大家都相当熟悉那里,没花多大的周折,我和Alex驱车很顺利地到达了那里。
P2
丹土,意为红土,红黄的土地,源源不断地产出红黄色的土窑产品,村庄或许就此得名。这里,有座修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老土窑——“同治龙窑”。老人们说,在过去,老成都人家家户户做泡菜的坛子十有八九出自丹土地。但今天,丹土地的老土窑仍燃着熊熊窑火,但十有八九的成都人,已不知道丹土地这个地方了。
P3
“同治龙窑”依山势倾斜用黄土泥砖彻成窗,龙窑长60米,宽约11米,顶高约5米,分窑头、窑床和窑尾三部分。窑头是烧窑的大火膛,也是龙窑的主燃烧室,而窑床两边则是由几十个烧制窑器的窑窗组成,窑尾就是烟囱。一般龙窑的窑尾是以并排的三个烟囱充当龙尾,有头有尾,形状似龙腑卧而得名“同治龙窑”。龙窑不仅可烧制古老的陶艺日用品和陈设品,还可烧制出高达两米的单体陶艺制品,由此发展为四川龙窑陶艺教学基地,成为陶艺家、陶瓷研究者和美术院校学生创作基地和陶艺研究中心。
P4
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少都市人已渐渐忘了这块土地,但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丹土地这座土窑却从没有“闪过火”。坚韧的火焰一直燃烧着,记录着辉煌的过去,呤唱着未来。
P5
P6
成都人家家户户有腌制咸菜的习惯,而老成都人多用丹土地的土陶作泡菜坛子,颇有点“土生土长的蔬菜,用‘土生土长’的泥巴烧的坛子泡,那‘土生土长’的味道才出得来。”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P30
P31
P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