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在学校是呆不住的,总喜欢四处乱跑。但不是每次都能约到朋友一起出去驴行,毕竟朋友们有工作,而不像我。所以自娱自乐,逛古镇就成了我的另一大乐趣。
读至大三,重庆知名的古镇,逛的差不多了,不知名的也走了好几个。每次走下来,留下的多是照片,也没能留下点文字作为回忆,很是遗憾。在地理网“扎营”近两个月,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分享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所以就不再藏私啦,把我的经历通通分享出来,有游记也有功略,分别再不同的版块。都是亲自走过的路线,所以路数也会尽量写的详细。)
今天便带来第一篇《行古镇》游记:
消逝的水上繁华—中山古镇
中山古镇简介:山古镇俗称三合场,又名龙洞场,地处江津区南部山区,距重庆市区125公里,约一个半小时车程,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一脉相连。龙洞场自古以来就是贸易繁荣的水陆码头,贵州、綦江、合江等地的产品物资大都集中于此进行贸易,山货靠水上外运,大米、食盐及其它生活日用品靠水运到龙洞场后,再由马帮运到合江、贵州等地。(更多介绍可以直接搜百度:))。
已经不是第一次去江津了,不管是跟队走过四面山穿水口寺路线,还是自己带队穿越自怀原始森林到四面山(但都是路过,中山古镇不在路线内)。所以很熟悉的,从重庆菜园坝汽车站,转了两次车就到了中山古镇。下了车,还是有些诧异,怎么是一个普通的镇子,没有预想之中的吊脚楼古镇啊。忙询问路旁行人,原来这是新街,原来如此!
在当地人的指示下,我们(我和同行MM烟云)顺利的找到了老街的入口。蜿蜒的往下走了几步,视野忽然开阔,一条布满了古建筑的街道浮现在眼前,终于到了。。。
古镇称“三合场”,所以老街也可以叫三合老街了。整条老街以青石版铺设的街面为轴,东西两排而走。街自南向北,沿笋溪河一条龙延伸,据网上介绍共分八节:即江家码头、观音阁、万寿宫、水巷子、一人巷、卷洞桥、月亮坝、盐店头。我到是没怎么注意这点,径直的先走了一遍。依山势形成的商街纵向长1000多米,层层递进,其风雨场的过街建筑几乎都是能遮风避雨不见天日的“封闭式”建筑,据说能做到有雨不湿鞋、日不能晒,冬暖夏凉的境界。吹的够悬乎,不过确有其事,在古镇里穿行,虽然天有下着雨,确可以做到不湿鞋的情况,当然前提是不要故意去踩水。由于年代久远了,石板路的间隙见多有下沉现象,踩上去一上一下的,水花也跟着溅起,从而“伤及无辜”。
老街也确有很多传统小店。古镇里有一家官钱铺,这是我在其他古镇极少见到的,可惜不知什么原因,当时店铺没有开门,终没有进去一窥的机会。其他民间传统的经营业态如铁匠铺、中药铺、剃头铺等依然存在。踏着块块黛青石板铺就的老街,在弯弯拐拐的石梯小巷穿行,古镇辉煌的过去,跃然心头。
千百年来,在这曾经无比繁华的老街上,古老的行业消逝了不少,但还有一样行业依然兴旺如初,那就是客栈。那些古老的客栈曾经接待的是来往穿梭的商人,马帮,而今却都是用来接待游客。古老的客栈,它的主人也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诸如古镇最有名的三合客栈和悦来客栈(老板可不是金湘玉)。不过我们去的时候,两间客栈都满人了,只好住在一间茶楼里,床铺还算干净,打开窗即可听见河水轰鸣声,恍惚间似乎回到了古代。
安顿好了以后,我和烟云这个好吃鬼,开始准备出去“猎食”传统小吃了。古镇特色的传统小吃是烟熏豆腐和石板糍粑了,一块钱两份,还是挺实惠的。不妨买上几块钱,再配上点米酒(镇上也有卖竹筒米酒),坐在老街的凉亭上,迎着许许凉风。。。不用诱惑大家了,呵呵,有机会自己去体会吧。
在老街里还碰到一位算命先生,却没想到烟云对算命极其兴趣,硬拉起我坐在那里听算命先生摆龙门阵(我是那样看的),看了许久,只能感叹说:神棍,一大一小两神棍。我不是重庆人,听不懂算命先生的浓郁的巴蜀音调,就只能从烟云口中了解到如何如何云云,看这一大一小两神棍,悬悬忽忽的,不仅感叹女人果然是感性动物。一抽签“上上签”,感叹,我命果真如此之好?
随着天色渐渐暗下,老镇的宫灯也缓缓点起。点宫灯也是有讲究的,客栈会点起大红的灯笼来招揽顾客。其他的店铺则点起黄色的宫灯,来显示一天生意的结束,也代表生意的生生不熄和祈祷来日的生意兴隆。和烟云来回的在老街走了几遍,倒也说了不少心里话。安静的街道带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天色已暗,老街渐渐安静,除了客栈依然有兴致高岸的游客在高声喧哗。宫灯依然燃烧,但却被月亮的光芒逐渐代替。光滑的石板路在月亮的照耀下,散发着银色的光辉,月光拉长了我们的身影,我缓缓牵起她的手。。。
一怔,却没有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