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民俗原生态,山水大自然。千百年来,酉阳人民在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中,生生不息,创造了“摆手舞”这一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生,舞随歌而得名。土家族过“赶年”中最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舍巴日“舍巴”,意为“摆手”;“日”即“做”。土家语动宾倒置,“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摆手舞是一种祈求幸福、酬报祖先的舞蹈。它表现了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战争、神话传说等内容。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起源于远古,盛行于明清。土家人祭祀仪式毕,击大鼓,鸣大锣,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歌长达数万行,气势雄浑壮阔,动人心魄,堪称土家族民族史诗。摆手舞与西兰卡普(土花铺盖)并称为土家族艺术之花。
在酉阳,风情万种的土家摆手舞融歌、舞、乐于一体,是是酉阳土家族最大的民俗文化活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酉阳成为“中国著名的摆手舞之乡、中国著名的原生态旅游胜地和中国著名的土家族文化发祥地”。
重庆土家族摆手舞
据介绍,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而巴人是喜爱歌舞的民族。《后汉书》记载,巴人跟随周武王伐纣时,前歌后舞的巴人军阵大败殷兵;秦末刘邦反秦,巴人以巴渝舞勇挫秦兵;明嘉靖年间土司兵抗倭寇,大跳摆手舞,乘倭不备,大败倭战,立下赫赫战功。后来,这种兵战舞蹈逐渐演变成土家的祭祀文化活动,形成了今天的摆手舞。
摆手舞据传起源于远古时代,明清时期尤其盛行。摆手舞又名“社巴”,源于人类刀耕火种的渔猎时期,最早流行于酉阳县的可大、沙滩、老寨、酉酬、后溪等乡寨,随着酉水流传至湖北来凤,湖南龙山一带。根据表演形式、内容、规模和祭祀主体的不同,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基本动作有“单摆”、“双摆”、“回旋摆”。 表演涉及人类起源、神话传说、民族迁徙、古代战争、狩猎捕鱼、刀耕火种、生产劳动、饮食起居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套系列的土家摆手舞,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土家族民族发展史。
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少者数百,多则上万,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壮观,动人心魄。“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便是当年土家人跳摆手舞时的恢宏场境。
酉阳摆手舞历经挖掘、整理、培训、普及、提炼和推广等阶段,形成了老摆手、新摆手、摆手操等摆手舞系列。 2002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同志来酉阳考察时,亲笔题词“酉阳,土家摆手舞之乡”。国家文化部也在同年授予酉阳“中国民间艺术(摆手舞)之乡”称号。使摆手舞成为酉阳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的酉阳名片。到酉阳跳摆手舞,成为酉阳的金字招牌。而为了打造旅游文化品牌,酉阳启动了土家摆手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如今,在酉阳土家山寨、机关、工厂、学校,茶余饭后的人们都会聚集在空旷的地方,随着悠扬的木叶情歌声,跳风情万种的摆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