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中国遗产日的福,在徐汇区住了快20年,第一次如此深入地去了解周围的这片天地,虽然许多人说,衡山路附近这一片小资之地有些做作,但这对我而言的第一次,还是觉得有这么多值得回味和欣赏的地方。
今年以来拖拉的毛病愈演愈烈,原本说好9点出门,结果睁开眼睛已近9点半,磨磨蹭蹭了一个小时出门,带了一架单反、一部卡片、一顶帽子、一副太阳镜、一台mp3、一瓶矿水、一只苹果就出门。自从去年老沪闵路完成改造,就再也没有骑自行车上班,宽阔崭新的水泥地飙起车来感觉很爽,虽然它是两个轮子的。
**第一站,衡山路811号百代小红楼,地图上显示8.7公里,途径田林东路,发现曾经常光顾的KTV已经成了苏宁电器。11:20分抵达,耗时50分钟。很不幸,门口的叔叔说11点有活动关门了,要到下午1点才开,谁想晚出门这一个小时就打乱了所有的计划。只能在小红楼的外围先转一圈,红瓦红墙的小红楼原是中国第一家唱片公司的所在,在徐家汇公园的绿色衬托下显得尤为醒目。后来终于赶在关门前的最后几分钟冲了进去,由于成了高级西餐厅,虽然修葺一新,仍掩饰不住它由内而外散发的美丽和风情,只不过还多了一种时尚现代和怀旧沉醉的结合,不能完全体验旧时的情怀,还是很让人怦然心动,在某个午后点上一杯咖啡,似乎时光能流逝到三十年代。只可惜里面不让拍照,便不愿意作长久的停留。
(百代小红楼)
**怕下午的时间来不及,决定放弃平江路48号的上海市特别政府,直奔东平路9号"爱庐" 。徐汇的这一片区域曲径通幽,造型各异的小洋楼在法国梧桐的遮掩下,撒着斑驳的光影。建国西路上几乎每个门牌边都是"优秀历史建筑"。建业里的居民大多已经搬迁,留下的都是外来务工者,曾经四通八达的弄堂被水泥封上,热闹的弄堂也不复存在,只有那漂亮的门檐雕刻诉说着当年的光辉和浪漫。
**由于在建国西路上不断停下来拍照,到"爱庐"时候超过12点,有一次被无情地挡在门外,不过幸运的是,很多人不知道今天也开放,人流明显比昨天少了许多。于是不得不再次转战他处。
**往前到衡山路左转,国际礼拜堂(衡山路53号)。大门紧锁,竖了块很拽的牌子"今日停止参观",美其名曰"外事活动"。后来知道,每周日7:30、10:30、18:30会开放做礼拜,只好悻悻离去,看来我终究和上帝没什么缘分。后来又转回礼拜堂,发现群众们围着工作人员据理力争,大约是"人家都开为什么这里不开"云云,看着没什么成功的希望,还是赶紧撤走。
**连吃三个闭门羹,真是无比崩溃,以至于到了汾阳路79号工艺美术博物馆,很怯怯的问声:"现在开放吗?"阿姨很热情地招呼我进去,还塞了本指南手册,顿时感动万分。如果昨天计划的时候把这里遗漏掉,真的会追悔莫及。平时这个也算一个景点,门票8元,学生票5元,也可能是这个原因,这里保持得很好,内容也丰富得多。法国文艺复兴式的花园洋房,对称的曲线大气富贵。许多人在看各式的工艺品,而我更喜欢看建筑本身,无论是壁炉、窗户、门锁或是楼梯。坐在二楼大厅外的露台吃掉苹果,这是我的午饭,楼下是一片草地,锦鲤、睡莲,真就不想离开。
(工艺美术博物馆,典型的法式花园建筑)
**复兴中路1331号的区房地局,大门很不起眼,但远远的就被那充满墙体的黑色石材和硕大的拱形露台所吸引,这座巴洛克风格的黑石公寓明显和之前的英式、法式建筑不同,这样深沉、坚毅。内部的空间被办公室和民居所瓜分,窗口晾衣杆上晒着不同的衣服,探头张望了一下便走了。
**沿着复兴路一路往前,分别是徐汇艺术馆、湖南路街道和房地产科学院。淮海路1413号的艺术馆建筑很现代,乍一看好似新天地般的小资之地。湖南路街道是座西班牙风格的公寓,名字叫修道院公寓,其实和修道院无关。而复兴西路193号的科学院则是英式花园,嫩黄色的墙壁红色瓦顶,十分维多利亚,透过白色铁窗,外头一片青草芬芳。
**原本对唐绍仪故居怀着很大的好奇,可到了武康路40弄1号,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不过明显可以看出1号楼和周围建筑的不同,米黄色的西班牙外墙上,巴洛克的复古立柱,彰显出主人不同的品味和身份。只不过现在这里住着10家人家,大门边整齐地排着一列绿色的信箱。出门看到对面翻新的小洋楼,装着先进的电子设施,已经成了有钱人体味奢华生活的地方。
**一度认为淮海路1634号就在上图,绕了个大圈子才找到,就在湖南路淮海路口,何应钦的宅子,简约现代派,只是现在被某公司作为会议室,实在修得太新太新,除了外保留着样式上的外貌,没有留下任何值得欣赏留恋的,匆匆看一眼就没什么吸引力了。
**路过高安路18弄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才知道这是荣氏故宅,唯一印象深刻的却是门口阳光下嫩绿的爬山虎。一楼的楼梯似曾相识,和小学有几分相像。
(黑石公寓、徐汇艺术馆、房地产科学院、何应钦故居)
**眼见临近三点,赶忙骑车再次赶去"爱庐" 。到的时候门口已无人排队,跟着讲解人进去逛了一圈,当年宋子文给宋美龄陪嫁之物,蒋介石为它起名"爱庐",和庐山的"美庐"、杭州的"澄庐"鼎足而立。在开放的所有建筑中,可以说论"爱庐"的名气最响。房子是重新翻新过的,除了仅有的摆设,大多是空荡,却仍处处透着精致和高贵。很羡慕上音的学生,能够在这里练声练琴。其实音乐学院还有许多漂亮的老房子,"爱庐"的周围就是。
(爱庐)
**原路返回到了康平路,幽静地有些叫人慌乱,警卫们几十米一岗,终于见到传说中的"康办"市委大院,才发现原来是一座新式的建筑与周边格格不入,和想像中的相去甚远。相比之下205号的老干部局已经没有留下太多的兴趣,也可能空间过于狭小无法看清建筑的全貌,印象中只有白色,白色的外墙,白色古典立柱。在余庆路拐弯,曾经的宋子文私宅、后来的陈毅故居,现在的市机关幼儿园,上楼时斑斓的玻璃彩绘透出丝丝迷离。
**最后一站,蒲西路166号的徐汇观象台,到的时候工作人员已经下班,于是没有盖到章。建于在100多年前,不久有西洋的古典风格,又包含中国风。而我更愿意把着铁门看隔壁的徐汇天主教堂,我想每一个女孩都会幻想神圣教堂中王子公主的美丽童话。或许下次可以进到里面看看,开放的时间比较多,可惜竟然忘记拍下来,周日是礼拜时间,7:30、10:30、18:30总是可以进去的。
5点回到家,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意动弹,虽然辛苦还是值得的。
附骑行路线:
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中国文化遗产日开放上海老建筑其中徐汇20处 从我家出发:8.7km --3、衡山路811号百代“小红楼”
(主楼内外局部):肇嘉浜路至枫林路右转至平江路左转2km --18、平江路48号上海特别市政府
(三号、七号楼局部):岳阳路直行至东平路左转 2.3km --1、东平路9号“爱庐”
(主楼一、二层):出东平路左转至汾阳路太原路口 1km --7、汾阳路79号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博物馆区域):出汾阳路至复兴中路左转近宝庆路口 1km --9、复兴中路1331号徐汇区房地局
(一号楼底楼部分区域):到淮海中路右转 0.3km --11、淮海中路1413号徐汇区艺术馆
(艺术馆内外):沿复兴西路直行 0.1km --10、复兴西路62号湖南街道办事处
(湖南街道办事处 公共区域):直行 0.3km --14、复兴西路193号上海市房地产研究院
(三号楼底楼及外围):至武康路右转直行 0.5km --13、武康路40弄1号唐绍仪住宅
(开放范围:住宅楼外围):到复兴西路左转到乌鲁木齐南路转到衡山路右转 1.1km --2、衡山路53号国际礼拜堂
(大堂):到高安路右转到康平路左转 0.8km --5、康平路205号区老干部局
(一号楼局部):至余庆路右转近衡山路口 0.5km --6、余庆路190号市机关幼儿园
(老楼外围,底楼公共区域):沿衡山路至漕溪北路直行至南路右转,途经15、浦西路166号徐家汇观象台
(建筑物外围) 1.5km --16、南丹路17号南春华堂
(徐光启纪念馆全馆):回到我家 7.7km 总计27.8km 其中淮海中路、衡山路禁止自行车通行,可能需要推着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