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象中,水乡周庄是非常美丽的。水巷纵横,枕河人家;小桥多姿而逞风采,小街临水便显独特;跨街的骑楼,飘逸的店招;清晨在河沿涮洗的姑嫂鲜明靓丽,夜半归舟的欸乃桨声伴君入梦,好一幅江南风情画,启人无限遐思,让人未到水乡先已醉。
水乡带给我们的可能更多的是乡思和乡愁。或许你正在异乡,刚好观赏着那幅著名的《故乡的思念》,双桥好似双环便紧紧地挽住了你对家乡的渴望。那荡漾着浓郁民族特色的江南水乡,已经成为异乡游子思乡情感的寄托,也成了家乡、亲情甚至祖国的固定符号的代表。
水乡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具有浓郁古典色彩的柔美,一种感受温情怀念亲情生发出来的善良,一种由人之初性本善所形成的纯真。
其实这都是受到艺术作品的渲染和媒体的影响。我正是受到媒体的影响,再加上自己的主观想象,不远万里来到周庄圆梦,并把它作为此次华东游览的压轴戏。
也许我选择了一个并不适合浏览周庄的季节。秋阳浮躁地挂在天上,火辣辣地刺激着我的性情。走进贞丰泽国的牌坊,车水马龙的大道上洋溢着细小的尘埃,在太阳的烧烤下,散射着令人目眩的白光。眼前人山人海,把一个据说只有0.44平方公里的古老的小镇挤得一塌糊涂。带团导游懒懒的,举着一面乏力的团旗,连导游词也没了兴趣背诵。正由于导游的放任,造成了本就是散客组成的旅游团的迅速分裂并趋于解体。
沿着狭窄的街巷,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我们缓慢地移动着。两侧临街的铺面,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推销着自产的万山蹄、桂花糕,不知是真迹或是膺品的古旧字画,以及那些说不清年代道不明来源的文物。五彩斑斓的大大小小的商品挂满了店铺的内壁和外墙,遮掩了那些可能是始建于明清时代据说颇有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审美价值、旅游价值的建筑的本来面目。满耳充盈着呼朋唤友、讨价还价的喧嚷。在万山蹄芳香四溢的气味中我感觉吸到了一股浓浓的异味。
我们走过了张厅,又走过了沈厅,跨过了双桥、富安桥、贞丰桥、福洪桥,在失去了导游一时间又找不到地图的周庄迷宫式的街道里瞎逛。我无法沉下心来去遐想张氏“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那种貌似大富翁实则土老财滑稽的气派和自负的狡黠;我只能顺着人流走马观花式的转一遍沈家七进深宅大院和别出心裁的走马转角楼;我无法敦促那些在桥上伫立照相留影或因疲惫在桥上小坐歇息的游客离开,让我去细细品评那各具特色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我只能远远地以桥为背景匆匆照两张相,以作到此一游的证据。自然,我也在明知是被敲竹杠仍去租船在周庄的水巷里漫游了十多分钟,体验那种东方威尼斯如梦如幻般的感受。当然,在狭窄的南北市河上,在银子浜上,尽管早已施行了单双日行船的规定,却依然游船如织。
和熙熙攘攘的商街相比,和香火鼎盛的澄虚道院相比,周庄居然也有清静雅致的地方。面对南湖,全福讲寺殿宇轩昻,气魄宏大,全然是一个潜心问道、超凡脱俗的好去处。只可惜寺里游客寥寥无几,甚至连一个住持和尚也没见着。若大个寺庙显得冷落、空寂,似早已被人遗忘。我不由得感叹,就连那设在沈厅里的“阿婆茶”,坐在桌旁窗前纳着鞋底刺着绣花的几个阿婆也分明是在作秀,何曾又是在展示民俗文化。
我只感到,曾经弥漫着水乡浓郁的纯真淳朴的乡风乡情的周庄,如今已笼罩着浓烈的商贾味。这并不应该怪罪当地的居民。为了早日富起来,可以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些远非规范的做法。我只是诧异,作为号称“中国第一水乡”,是在如何走一条正确的发展旅游从而带动经济发展的道路呢?给人的直接感触是:可能无限制地发放营业执照,使各种经营场所排满了周庄有限的几条街道;不断提高游览门票并没有有效地控制游客人数,反而让几乎是不加限制的数千上万人同时涌进周庄,使长街小巷为之堵塞。这样做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只是为了钱。也许他们选择了一条急功近利的道路,为了扩大周庄的知名度而动用了一切商业化操作的手段。但他们也许想漏了一点,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已导致周庄失去了特色,丧失了淳朴的民风,加速了古建筑的毁损,增多了周庄的污染。短暂的喜悦将带来长久的伤痛。如果一再听之任之,周庄将不复周庄。后来者,可能就只有空对断壁残垣、一潭死水,掬泪凭吊发思古之幽情了。
我来到周庄,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来到周庄,我失去了自己的梦想。梦里周庄,带给我的是真善美。我愿意永远保留这个美丽的梦境。
周庄,一个带给人们所有美好感觉和享受的水乡,还会回到现实中来吗?
我知道,和我一样热爱周庄的人们都关心着,都盼着这一天真的能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