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工作间隙休假数日,告之想与我们一起,找一个即能休息又可兼旅游的去处放松几日,我立刻便想到了苏州,尽管我们三人都不止一次到过苏州。
2009年11月23日下午1时30分,乘动车到达苏州火车站,越洋抵沪同样乘动车早5分钟到的儿子已在出口等候,拥着儿子那愈来愈宽厚、成熟的身体感到无比的满足。
为儿子上网方便我们住的是狮子林旁的“如家快捷”,在这里住离狮子林、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和忠王府都很近,附近小饭店很多,吃早点方便,夜晚到苏州著名的“观前街”步行十几分钟即可,到其他园林乘公交走的也不是很远,只是我们住的是一楼后来发现有蚂蚁,很是讨厌。附近各种旅店很多,估计价格也不会很高。
从11月23日---26日计4天,我们再次游览了狮子林、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忠王府、虎丘、留园、网狮园、苏州文庙、木渎的灵岩山、虹饮山庄。想告诉网友的有以下几点:
1、旅游城市的通病拉客现象多,不要理他们,尤其是火车站周围,真给苏州降了不少分。2、木渎已经毫无古镇的气息,完全商业化,灵岩山前修了个大庙要价40元完全是吸引(有些象欺骗)不知路线的外地游客,真正上灵岩山需要往左走(面对山的左手)转到山的北面有登山道,登山不需购票,山上的“灵岩山寺”进门只需1元购票。3、苏州的公交很好,只要在主要街道去哪个园林都很方便。无需和出租车、三轮车去斗智斗勇,太耽误时间。
苏州园林是永远的,你来多少次也不为多,走在那立体的画中你的身心会融入其中,不由得感叹我们前人的智慧和境界,羡慕那曾经拥有这园林的主人。游园时曾遇到一位76岁的儿子和97岁的母亲,身体已经佝偻的母亲由同样身体微驼的儿子搀扶,慢慢的,走几步,坐一会,再走几步,再坐一会…,慢慢的在体会他们心中的苏州园林;在留园,我看到一位年龄不大的男子,从我们进园,一直到我们出园的几个小时,他一直静静的坐在湖边,几乎一动未动。我不知道这几个小时他在想什么,但可以肯定的说,他想的一定与这美丽的园林有关,他想的也一定与这美丽的园林所蕴含的、所浸透的、难以用文字表述的“美”相关,这就是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的美是需要体会的,文字的表达显得有限,但还是忍不住复制两段来与大家共同欣赏。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园林,最大的看点便是借景与对景在中式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这是区别与西方园林的最主要特征。中国园林试图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倒映出园中的景物,虚实交错,把观赏者从可触摸的真实世界带入无限的梦幻空间。就技法来说,借景或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这称为远借;或用一处景致映衬另一处景致,这称为互借,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面积有限的苏州园林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景观,更深远的层次,而且还极大地扩展了欣赏者的空间感受。在拙政园“倚虹亭”中能看到园外的北寺塔;沧浪亭的花窗中,能欣赏到屋外的竹林,这都是常用的借景手法。
苏州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
“雨惊诗梦来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载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英文名称: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