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大学正门向南走500米,在路的西边有一个郁郁葱葱、名叫“漱珠岗”的小山,紧闭的大门上写着:“广州道教纯阳观”。我转到一处牌坊前,见里面仙乐飘飘、余烟袅袅,香客们不顾烈日、纷至沓来。我瞥瞥里面的建筑,还算高大宏伟,于是就想进去看一看。
沿着小山的石阶而上,第一个建筑就是很古老的纯阳殿,门额上刻着三个很有风骨的篆书:“纯阳观”。从这里左转,见到一片宫殿群,看样子是后来建的。在上山的要道中间,矗立着一座塑像,底座的大理石牌上的介绍与众不同:“天文学家纯阳观开山祖师李明彻真人行年大事记”。天文学家曾是这里的掌门?我很纳闷,就继续往下看。原来是1825年,他曾在此观察过天象。后来查阅资料,我才知道历史上的李明彻博学多才,知古通今,兼习中外,曾助两广总督阮元完成《广东通志》中的《舆地略》,充分运用天文、地理、测量等科学知识,绘制了广东各县的地图,后来撰写成《寰天图说》,为当时天文学的代表作。纯阳观只是他的一个遗产之一,在这个平台上,他吸引了许多画家前来创作,奠定了岭南画派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
我感兴趣的是天文台。李明彻在编纂《广东通志•舆地略》时利用朝斗台作为观测气象和星辰变化的观象台。由于它建在山岗的最高处,登台远眺,云山珠水、穗城风物尽收眼底。据了解,朝斗台是广东省最早建立的天文台,比香港的皇家天文台建立还早几十年。纯阳宝殿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香火很旺,空气中夹杂着蜡烛的油味,让人窒息。在这些气派的宫殿之中,难觅天文台的影子。我上到最高处,顺着主殿右侧的林子向里走,终于发现了一处方形的高台,上书“朝斗台”。朝斗台朱门虚掩,门口不远处坐着一位年轻的道士,在解答香客所抽的签。趁着他不忙的时候,我询问有关天文台的事情。他说里面是空的,没东西可看。看着他忙碌的样子,我也不便多打扰,就此谢过。想起登山时,人们路过李明彻塑像前都没有弯腰看底座的介绍。我以为他们都知道真人的来历了呢,看来,大部分人来这里并不是冲着天文台而来。
不想那么多了。我来到清幽的道观后面,登上了那座朝斗台。沿途的岩石非常奇怪,就是没有纹路。原来,漱珠岗并非一个简单的山岗,它是上古时代留下来的死火山口,当时火山爆发时堆积的火山碎屑岩,夹杂着凝灰岩一起堆积成今天的漱珠岗。朝斗台是一座四方形的碉楼式建筑,与纯阳观同时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全部用青灰色石块构筑建成。朝斗台位于漱珠岗的最高处,台高8米,楼顶是一个10多平方米的平台,有石梯直达,四周有石栏。可惜的是,这座朝斗台,目前也只剩下一个空壳子,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了。在高台上远望,周围只有广厦和街市,在这里清静了一会儿,我下了山,重新走进那忙碌的人群。终日奔波,稍作歇息,养足精神再重返那辛苦的节奏之中,这种轮回大概就是我辈的生活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