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出差多次,却都没有游览过这个城市,总觉得心有不甘一样,因为对这个城市还是很有好感的。但凡有文化底蕴的地方都会有一种平和简洁的气氛,让人心绪缥缈闲散,这是一种福气 。
==========================================
周五,雨。
下午天色阴沉,闷热潮湿。心里面就有点渴望早点去天一阁,就好像那里气温能低两度一样。宁波天一阁的名头其实是去年看了余秋雨TX一篇小文后才知道。就像陈逸飞把周庄弄得海内外闻名,老余头一篇文章也让天一阁从文化圈走出来,成了普通人心里的一种情结。那篇文章上下求索穷其古今历史,把天一阁的坎坷嗟叹到绵长悠远。
于是就很想去看看,晚上回上海,只有走马观花般走过。
天一巷,古树环围,青砖黑瓦的小屋排列指引着视线。
天一阁就在天一巷的尽头,很沉稳的一座园子,远远一看就喜欢了。
走进去顿觉安静,不知道是不是重重院落锁住了外面的喧嚣,我反正把那些杂事都留在外面,仅带着一个蒙学小童的心走进去。很让我高兴的是,这段时间里也没电话....
天一阁的主人是明嘉靖年间的范钦,号东明。嘉靖十一年的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素喜藏书于东明草堂,后来在月湖边开池建新楼。取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义”一语,乃是水能克火的含义。因此天一阁楼上一大间,下面分割六小间,合了原意。
这里经过多次重修,明显是精心照料,干净纯粹。显得很有大家风范,不愧是宁波最重要的文化根基。
园子分东园,南园。天一阁是重点,其他则是蔓延开去的陪衬。东园雅致,南园疏朗。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满院子的青苔,铺天盖地的,浓浓密密。连石凳石墙都爬满了青苔,上了房入了地,最后连明池里面也都染了。绿色压过来并不觉得拥挤,反而让我觉得平静。身边一片修竹,风来鸟语,主人实在是太会享受了。有书韵,有闲情,在这种地方藏书读书定让天下读书人艳羡不已。
天一阁能保全430年,得益于范氏宗族历代的严防死守。外人不给上去,族人也难得上楼开书橱。有子孙敢于把书籍散失变卖的,罚不与祭---等于不认这不肖子孙。饶是如此,也由于战乱动荡,藏书从七万多卷凋零到如今的万卷左右,并且还残破不全。第一个登上天一阁的外族人黄宗羲说过“读书难,藏书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多少经典古籍,多少前朝旧事,或许就随着尘土战火一并消散,再也不能复原历史,这是历史的缺憾,也是一种宿命。
随处走,买了一本《风雨天一阁》,准备留在火车上看。始终觉得,天一阁代表着一种坚韧,仿佛是中国读书人的那种倔强。想拉着传统的衣襟都觉得很难,已经浮躁了很久,心里怕了,觉得没分量。当走在天一阁,空气中有一种淡淡的檀香味,那是书香,那是夏的留香。“山中云在意入妙,江上风生浪作堆”,于是一切一切的烦闷顿挫,都一点一点消化了。